4月15日起,“徐州市2014年度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正式啟動,免費為5萬居民篩查肺癌、乳腺癌、上消化道腫瘤、肝癌、結直腸癌5種高發癌癥。徐州市腫瘤醫院被確定為該項目唯一的人群臨床篩查定點醫療機構。
“通過早期篩查及早期干預,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提高至90%以上。”徐州市腫瘤醫院普外科主任兼微創中心主任江涌說:“篩查的意義在于發現癌前病變。在5萬人的檢查中預計將發現1500多個早期癌前病變者,這些人如果不及時治療,一定會癌變。但是如果進行治療,就不會癌變,這樣可以減少大量的醫療資源,這個‘預防’的意義比篩查出癌癥后再‘治療’的意義更重要。”
直腸癌的主要癥狀包括便血、腹痛、腹瀉、消瘦
“直腸癌的主要癥狀包括便血、腹痛、腹瀉、消瘦等。但是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初期都不會表現出具有特異性的臨床癥狀,無法引起患者的足夠重視。”江主任介紹,發現以下癥狀時,患者應當考慮腸癌的可能性:
消瘦——結直腸癌在早期主要癥狀是體重突然減輕。沒有任何原因短期內體重急劇下降,醫院常規檢查找不出問題,這時就要考慮腫瘤的可能性。
便血——便血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癥狀,患痔瘡便血是鮮紅的,附于大便表面,也可表現為大便后滴血,嚴重時呈噴射狀,多在大便秘結時發生。而腸癌癥狀中的便血常常表現為持續性的、少量的、帶黏液的血便,且便意頻繁,有時腸癌患者只排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
“一部分結腸癌患者可以沒有腹痛、腹瀉和血便等癥狀,僅僅表現為貧血。”江涌指出,結腸癌病人一般有大便帶血,但發病在結腸分段比較高的部位,如升結腸(又稱右半結腸)、橫結腸前段可以沒有肉眼可看到的血便,而長期這樣的慢性失血自然就會造成貧血。
江主任建議,有貧血的病人,要考慮做大便潛血檢查,潛血陽性除考慮胃出血的可能,還要考慮大腸出血、大腸癌的可能,建議做結腸鏡檢查,這是最直觀的辦法。
指診和電子結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腸癌的主要手段
江主任認為,防癌要重視早期篩查,在息肉、腺瘤的階段,終止它的癌變過程,防患于未然。腸癌常用的檢查方法有:糞便隱血檢查、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我們國家對于篩查還做不到全人群覆蓋,但對高危人群的篩查還是能做到的,比如你有便血、有家族史,或者有慢性的腸病,這些病人就應該定期做腸鏡檢查。”江涌說,腸鏡檢查過程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受,現在有很多檢查手段,患者可選擇無痛腸鏡。患者切勿因為檢查部為隱秘而不好意思就診,以免延誤了早期發現腸癌的時機。
臨床統計顯示,我國80%以上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曾被誤診為痔瘡。江主任介紹,這主要是直腸癌與痔瘡的臨床表現有諸多相似之處,如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等。區別痔瘡與直腸癌在臨床上只要做一些簡單的檢查就能達到目的,一般說來,直腸指檢能發現75%以上的直腸癌,乙狀結腸鏡檢查幾乎能發現所有的直腸癌。
三類人群需格外重視結直腸癌早期篩查
江主任表示,有三類人群屬于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對于癌癥早期篩查需尤其重視。
第一類是喜歡肉食的人群。誘發腸癌的原因很多,而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是誘發腸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喜歡肉食的人群,一般不太喜歡吃蔬菜,蔬菜中的膳食纖維長期攝入不足,影響糞便的形成,容易誘發結腸癌。
第二類是患有慢性腸炎的的患者。患有慢性大腸炎癥如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腸癌發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因為炎癥的增生性病變在發展過程中,常可形成息肉,進一步發展為結腸癌。
第三類是有家族腸癌遺傳病史者。慢性直腸炎癥患者特別是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有家族腸癌遺傳病史者,直腸癌腺瘤患者如家族性多發性息肉、息肉狀腺瘤、乳頭狀腺瘤等,這部分人群發病率較高。
此外,糖尿病患者,吸煙和飲酒者也需警惕。江主任建議,預防癌癥,市民可以從改變飲食結構做起。飲食宜多樣化,但要減少脂肪與紅肉攝入,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纖維攝入量。健康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要戒煙少酒,保持正常體重。
■ 專家介紹
江涌 主任醫師 徐州市腫瘤醫院普外科主任兼微創中心主任,市微創技術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徐州市普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徐州市微創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擅長普外科疾病的診斷及手術治療,尤其是腹腔鏡技術的應用及開發創新研究有較高造詣。在肝膽胰脾外科、胃腸、甲乳外科等腫瘤根治手術方面技術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