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人老了,慢慢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中最讓人難受的退行性疾病之一,就是關節炎。骨性關節炎困擾著很多老年人的生活,很多老年人會因此喪失自理能力。
骨關節炎不但會引起關節疼痛,嚴重時會造成關節變形(內翻或外翻畸形)、屈曲攣縮、屈伸功能受限,走路絞鎖、不穩、摔跤,甚至無法行走。因為疼痛影響患者行走,又會增加體重,增加心肺負擔,全身健康狀況下降。另外還會造成患者因為對不斷增加的肥胖的擔心而出現心理抑郁。關節置換術的出現,讓很多人擺脫了骨性關節炎的困擾。
骨關節炎是老年人常見病
在市立一院骨一科,記者遇見了正在做復診的牛金山。
老人今年已是78歲高齡,多年前,他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導致他的手指變形,然而,最嚴重的還是他的雙腿膝關節,如今經過治療,雙腿屈膝已經能達到110度左右,關節活動度也恢復得挺好,可以正常走路了。“以前,我的兩條腿都不能走路,四年時間都是坐在輪椅過來的。”老人說,他要是想下樓的話,必須拄著雙拐,忍著痛,在家人的陪伴下才能下樓,“醫生告訴我,你要想走路,就得要動手術,說實在話,我有點害怕,怕做手術會有后遺癥。”
“患者牛大爺的雙膝患的就是如今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關節病———骨關節炎。相關數據統計顯示,60歲患病率高達50% ;75歲患病率高達80%,而骨性關節炎致殘率(喪失勞動力)高達35%,WHO預測2015年中國骨關節炎患者將達1.5億。”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一科主任楊效寧稱,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僅僅靠一個狹小的接觸面支撐著我們整個身體的重量。
研究表明,平躺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零,站起來和平地走路時負重是體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樓梯時是3-4倍,跑步是4倍,蹲和跪是8倍。舉例來說,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上一級樓梯,膝蓋就要承受240公斤的重量,蹲跪時則要承受480公斤的重量。因此,我們的膝關節常常不堪重負,出現各種毛病或疼痛。
數據顯示,我國約有1.2億人患有骨關節炎,幾乎每10人中就有一個。楊主任告訴記者,骨關節炎主要分為膝關節炎和髖關節炎,但臨床經驗表明,膝關節炎占大多數。目前我國50歲以上的人群中,一半人有此困擾,60歲后患病率達60%,到了70歲,幾乎每個老年人都會患上此病,“整個骨關節炎的病例數,在門診占到30%左右,特別是老年人,年齡大了軟骨磨損了,有的甚至連半月板這些東西都幾乎磨損掉了,落下的只是骨,它有神經會刺激到,引起這種疼痛,有的甚至站都站不起來。”
關節置換術恢復關節功能
據楊主任介紹,當骨性關節炎發展到影響正常生活、影響走路的時候,只有靠關節置換才能達到緩解關節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然而,關節置換手術讓很多老人與牛大爺一樣,都產生懼怕的心理,“其實這種手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開展了,隨著醫生技術的提高,和病人對疾病治療的理解,很多人愿意接受這種治療。當然,我國接受這種關節治療的病人的數目,要遠遠比發達國家少,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可能受文化的限制、知識水平的限制,很害怕,認為換關節了,那以后還能走嗎?還能站嗎?”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人工關節置換術是二十世紀最成功的骨科手術之一,讓無數患有終末期骨關節疾病的病人重新恢復正常的生活。2007年權威醫學雜志《Lancet》發表的評述性文章,甚至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稱為“世紀性的手術”。目前,膝關節置換和髖關節置換是人工關節置換術中最常見的兩類手術,其十年的成功率已經超過90%,更有80%以上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植入的假體長達20年以上,甚至伴隨其終生。
“我們骨科開展這個手術已有幾百例了,成功率達到99%以上。”楊主任稱,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骨性關節炎都需要接受關節置換術治療。因為整個骨關節的治療是一個綜合的療法,并不是說患了骨關節炎,就一定需要做這個手術,而是根據病人的癥狀、X片的檢查,還有幾個手術適應癥,符合手術條件了,才考慮做手術。
牛大爺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牛大爺最終在家人的勸說下,于去年4月做了雙腿膝關節的置換手術,手術效果特別好。他再也不用在家人的陪伴下靠雙拐上下樓梯,每天還能圍著九龍湖散步一兩個小時。
術后遵醫囑進行康復訓練
“我要知道動手術這么好,我早就動手術了,只有動手術才能走路。”牛大爺笑著對記者說。
牛大爺所說的這么好的手術,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關節置換手術,就是用磨具把破壞的骨頭打掉,把相應的增生、肥厚的炎性滑膜清理掉,經過處理,套上相應尺寸的假體,形成上下脛骨平臺,跟股骨匹配的一個關節,這就是手術過程。”楊主任說,隨著材料的發展,現在用來制作人工關節的材料多為醫用合金,能使病人在術后康復更快。
另外,楊主任還提醒,做完關節置換的病人,一定要在醫生的醫囑下,積極進行康復功能訓練,在術后的前三個月,要每個月復查一次,以后一年復查一次。“做完關節置換的病人在出院后,短期內要特別注意,比如說身上出現其它的炎癥,比如扁桃體炎、牙齦炎或是腳氣發炎以后,都需要正規的抗生素治療,因為這時候細菌有可能隨著全身血液,到你身體最薄弱的地方。”
新聞鏈接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是徐州市臨床重點學科,創立于1977年,在歷任科主任的帶領下,經幾代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成為技術力量雄厚、總體水平居市內領先地位,融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以脊柱外科、創傷外科、關節外科及血管外科為特色的專業學科。該科現有主任醫師、教授5人,副主任醫師、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4人,省“333”工程培養人員1人,市拔尖人才1人。擔負著徐州市及周邊地區的大型骨科搶救任務。獲得了多項發明專利,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承擔徐州市科委課題2項。
楊效寧,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一科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師從全國著名骨科專家、中華醫學會骨科學組副主任委員、關節組組長裴福興教授。作為訪問學者在世界著名的紐約大學Langone醫院骨關節病中心學習培訓髖、膝關節置換。擅長髖、膝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骨質疏松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等各種骨關節疾病及創傷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