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細心為老人檢查、按摩并用藥。
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5月15日一大早,張雪琴大夫和平日里一樣,挎上沉甸甸的醫療箱,帶上護士助手奔赴社區內的3個居家養老病人家中。“從今年初開始,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門為老年病人診療。”現在,張雪琴已成為泉山區奎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病房科主任醫師。
清創、消毒、換藥、吊水、幫病人翻身活動……每天上門,張雪琴和她的護士助手對不同老年病人的治療流程已經了熟于心。今天接受“家庭病房”治療的徐建新64歲,在塔東老年公寓,患腦梗8年,臥床不起,同時伴有嚴重的帕金森病和糖尿病。“像我這樣的慢性病,住醫院不合適,現在一天不到20塊錢,跟住院接受治療一樣。”說話有障礙的徐建新顫悠悠地表達了對醫護人員的感謝。
從今年開始,泉山區在全區基層社區開始推廣“家庭病床”。作為較早開展居家養老模式探索的奎山街道奎園社區,將“家庭病房”與社區已有的居家養老模式相結合,積極向病情適合在家庭醫療的老年病、常見病、多發病等5類患者推廣“家庭病房”服務,并依托社區醫療資源,專門建立起一支“家庭病房”醫療隊伍,從政策扶持上鼓勵衛生機構開展服務。
“3個月來,奎園社區已向9名老年病人開展了家庭病房服務,每天上門查房查床、聯系會診、提供護理服務與指導、監護并及時轉院。”奎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盧書香說,目前這項服務很受歡迎,衛生服務中心正在與辦事處和社區積極協調,希望在醫療服務的基礎上,發揮專業優勢,繼而提供心理咨詢、夕陽情感陪護等居家養老服務。
奎園社區居委會主任認為,以該社區居家養老的探索實踐來看,現有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尚不能滿足日益增多的老人養老需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拓展精神和人文關懷,以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除了對行動不便又不需住院的老人設立家庭病房進行治療外,還可以協調志愿者到老人家進行探訪服務,陪老人聊天,讓老年人了解社會信息。”盧書香認為,這需要有專業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提供服務,還仰賴一支專業的志愿者隊伍。
“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以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基層社區依托各自條件,居家養老服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市老齡辦相關人士表示,隨著社會老齡人口越來越多,社區要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容,為老年人提供各類人性化服務。此外,社會居家養老具有廣闊的產業發展空間,政府應出臺推動扶持政策,推進居家養老產業化。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相關政策扶持已經展開。泉山區今年將大力推廣家庭病床服務,逐步實現家庭病床服務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