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外科主任張躍查房
手術
全程導醫網 徐州腫瘤醫院:作為胃腸外科惡性腫瘤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直腸腫瘤正在呈現出明顯的多發趨勢。
對于低位直腸腫瘤,既要根治性切除腫瘤又要保留肛門一直是肛腸外科的一項難題。低位直腸腫瘤,在傳統的治療方式中,通常需要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切除肛門。這為患者手術后的生活帶來不少麻煩,部分患者也因為隨身帶著造瘺口而不愿出門,心理上有了陰影。
在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張躍主任創造性地開展了腹腔鏡聯合骶骨切口低位保肛治療直腸腫瘤技術。作為全市同業中率先開展的這一新技術,不僅成功地為低位直腸腫瘤患者切除了病灶,而且為患者保住了肛門,讓眾多患者受益。
低位直腸腫瘤患者如何保肛,一起來關注一下。
■ 典型案例
患了低位直腸腫瘤,既要切除腫瘤,又要保住肛門
“腹腔鏡聯合骶骨切口低位保肛治療直腸腫瘤技術”,作為業界率先開展的這項低位直腸腫瘤保肛技術,最早運用是在3年前。對于這個病例,張躍至今記憶猶新。
2年前,40多歲的凌先生輾轉來到市腫瘤醫院。說輾轉,是因為在到市腫瘤醫院之前,凌先生已經去了多家醫院,甚至還為此去了南京、上海等地,但當地醫院的醫生給出的答復都不樂觀。
凌先生患了直腸腫瘤。對于這種胃腸外科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通常的做法是手術切除。但由于凌先生的直腸腫瘤腫瘤位于比較低的地方,也就是接近肛門的地方,這就讓手術治療成了難題。
“這種情況下,能不能手術切除呢?答案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因為腫瘤部位比較低,在手術切除腫瘤的同時,肛門就保不住了。”張躍介紹說,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這幾乎成為了業界共識,所以凌先生找到的幾家醫院,給出的都是這樣的回復。
對于這個治療方案,凌先生無法接受。正值盛年的凌先生是單位的業務骨干,經常需要外出洽談,對于切除肛門,凌先生認為這等于宣告了工作生涯的終結。
張躍對這種心情非常理解,“肛門切除之后,就需要人造瘺口。帶著人造瘺口,不僅生活不便,而且也容易讓患者產生心理陰影。以前,經常會出現肛門切除之后帶著人造瘺口的患者,甚至不愿意出家門,擔心別人有排斥心理。”
腫瘤不切除將危及生命,但肛門要是切除了,凌先生認為“往后的日子就沒法過了”。張躍說,他當時也覺得這個事情是很棘手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凌先生的治療出現了轉機。
當年6月份,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專家來到市腫瘤醫院,進行定點指導。張躍邀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胃腸外科的專家,對凌先生的病情進行了會診。經過緊張的探討,最終形成了一個大膽而科學的治療方案。
“根據分工,我先利用腹腔鏡技術,為凌先生進行了直腸腫瘤切除,完成了手術的前半部分。在手術的后半部分,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專家,通過患者的骶骨部分,成功地完成了尾部吻合”。
張躍說,腹腔鏡下對腫瘤的切除徹底、干凈,然后通過骶骨小切口為患者進行尾部吻合之后,凌先生的病灶被成功切除的同時,保住了肛門。
對于這個結果,凌先生喜出望外。對于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來說,這一手術方式從此被大規模開展,并被命名為“腹腔鏡聯合骶骨切口低位保肛治療直癌”技術,成為業界首創。
■ 專家解讀
低位直腸腫瘤:腹腔鏡下手術切除效果好
統計數據顯示,作為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直腸腫瘤發病率僅次于胃部腫瘤和食道腫瘤。大腸腫瘤中,直腸腫瘤占到了6成以上。
張躍介紹說,從臨床統計數據來看,直腸腫瘤患者中四分之三為男性。從年齡分布上看,40歲上的患者占了三分之二。
醫學上,根據直腸腫瘤發病部位距離直腸末端括約肌的距離,又分為低位直腸腫瘤(0到5厘米)和中位直腸腫瘤(6到10厘米)。
傳統的觀點認為距離肛門口5-6厘米以內的腫瘤都要切除肛門,行結腸造口手術(人工肛門手術)。但最新的臨床研究表明,直腸下段癌的淋巴轉移主要向上,少數有側方擴散,而側方擴散是沿直腸側韌帶而不是肛提肌上緣。因此清除淋巴轉移不必切除肛提肌和肛門括約肌。
“通俗地說,直腸腫瘤患者的腫瘤部位附近淋巴結,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通常來說,早期發現的直腸腫瘤,都是可以通過手術切除來完成治療”,張躍表示,但對于低位直腸腫瘤來說,由于距離肛門很近,要在完成腫瘤切除的同時,為患者保住肛門,從原有的技術上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
由于低位直腸腫瘤的位置所決定,傳統的手術切除中,需要在患者腹部打開大切口,醫生手術探查也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創口太大,也增加了患者感染風險。此外,手術結束后,患者的恢復時間較長,留下的疤痕也比較明顯。
腹腔鏡的成功運用,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作為醫學技術上新出現的一種診斷和治療技術,腹腔鏡技術的出現,被外科醫生們譽為“堪稱標志性的技術飛躍”。
“腹腔鏡下手術,只需要在患者的肚皮上打幾個直徑不超過1厘米的小孔,就可以實現腫瘤的切除”,作為在我市最早開展腹腔鏡下切除低位直腸腫瘤的專家,張躍和他的團隊至今已完成超過1萬例的腹腔鏡手術,在這個方面積累了非常成熟的經驗。
據介紹,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就開始探索腹腔鏡下直腸腫瘤尤其是低位直腸腫瘤的手術切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是手術效果好,腹腔鏡讓醫生的視野更為開闊,也更為清晰。其次,腹腔鏡技術的運用,小切口,微創傷,出血少,風險小,患者在手術結束后,很多人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恢復很快。
對于直腸腫瘤患者在手術后是否需要放療和化療,張躍說,這需要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綜合研判之后,給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也就是說,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如何對癥治療。
■健康提示
直腸腫瘤并非不可防治,實際上直腸腫瘤是最易自我篩查的病癥,如能早期發現也是最能治愈的病癥。直腸腫瘤生長很慢,潛伏期較長,從腺瘤發展到腫瘤需5~7年;美國研究表明,每年進行便隱血檢測,可使死亡率降低33%。
雖然可防可治,但是在我國實際上超過80%患者確診時已發展到中晚期,早期診斷率僅10-15%;國內調查顯示,早期直腸腫瘤術后存活率達90-95% 以上,而晚期則只有5%。
張躍提示說,“一旦發現大便習慣改變,比如比原來次數更頻繁了,或者原來有規律,突然沒規律了。或者出現了膿血便等癥狀。就應該盡快到醫院去做個科學的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臨床上應對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輕率地診斷為“痢疾”、“內痔”等,必須進一步檢查以排除腫瘤的可能性。對直腸腫瘤的早期診斷,必須重視直腸指檢、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等檢查方法的應用。通過鏡檢可獲得病理診斷。
直腸腫瘤患者不斷增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目前醫學上尚未有明確定論。不過,對直腸腫瘤患者的大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直腸腫瘤患者都曾有過不良的飲食習慣。
如何科學飲食,避免疾病發生,這一直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張躍建議說,大家應該少吃煙熏食品、油炸食品、過于辛辣、刺激性太強、不好消化的食品。從飲食中攝入的動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腫瘤物質的危險性就越大。
“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后者對腸道粘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如果長期處在這種刺激和損害中,可能誘發腫瘤細胞的產生,導致大腸腫瘤。”
專家介紹
張 躍 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南京醫科大學兼職副教授,中國抗癌協會臨床協作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乳腺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多年來,一直從事普外科工作及普外腫瘤的臨床研究和治療,擅長胃腸、甲狀腺、及肝膽胰疾病的外科診治,結直腸癌、胃癌、肝膽腫瘤、胰腺癌及甲狀腺腫瘤的外科治療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特別是在膽囊結石、胃癌、結直腸癌及肝癌的手術實踐和臨床科研上有較深研究,在腫瘤的微創治療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五全天
專家聯系電話:13776783995
2014年徐州市腫瘤醫院 腫瘤防治宣傳月系列活動
2014年第20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月即將拉開帷幕,本屆的主題是“關愛生命,科學防癌-走出癌癥誤區,實現早診早治”。
為幫助更多的人預防癌癥,徐州市腫瘤醫院將于4月15日至5月14日期間,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腫瘤防治宣傳月”活動,圍繞“走出癌癥誤區,實現早診早治”這一主題,陸續開展義診、講座等系列活動。
系列活動之一:腫瘤防治宣傳月腫瘤大型義診
◆義診時間:每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義診地點:徐州市腫瘤醫院腫瘤門診5樓
◆義診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州市腫瘤醫院專家
◆義診優惠措施:免專家掛號費,相關大型檢查八折優惠
腫瘤防治宣傳月期間免腫瘤聯合會診費(200元)。
系列活動之二:腫瘤防治宣傳月科普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