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有一種痛,被譽為“天下第一痛”,觸一點,痛如若刀割、燒灼,這就是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究竟是個什么病?很多人對此并不熟悉。但對于患上了三叉神經痛的人來說,卻痛苦萬分……與這種痛病癥原理接近的,是一種“跳”,“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是大家平時最多的解釋。然而,如果面部某個部位一直跳個沒完,則會給人帶來巨大的痛苦。
經過長時間的籌備工作,4月19日上午,市中心醫院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微創治療中心揭牌成立。該治療中心核心為市中心醫院神經外三科(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學博士、博士后王翀團隊。在此前半年時間的籌備運營中,王翀團隊已對前來就診的近50例相關病癥病人完成手術,成功率百分之百。該治療中心的成立,也標識著市中心醫院在同類型手術上,當仁不讓的站在國內先進行列。
三叉神經痛 痛起來猶如過電
因為發作時疼痛非常劇烈,三叉神經痛也被稱為“天下第一痛”。醫生普遍認為,接診時疼痛分為3個等級,輕、中、重。其中,從輕度痛到中度痛,影響睡覺是一個分水嶺;重度疼,則表現在飲食很差、精神焦慮等。
究竟哪種痛“最疼”?王翀解釋說,當屬三叉神經痛,疼起來沒法刷牙、洗臉、吃飯、喝水等。三叉神經痛又叫叢集性頭痛,俗稱“臉痛”,是一種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復發作的放電樣劇烈疼痛。
“發作的時候,患者的一側面部感受如針刺樣、刀割般、過電樣的劇烈疼痛,嚴重的發作讓患者痛不欲生”,王翀介紹說,三叉神經痛的發作通常沒有預兆,但發作起來一般有規律,每次疼痛發作時間由持續數秒到1、2分鐘之后驟然停止。三叉神經痛的初期起病時發作次數較少,間歇期也長,數分鐘、數小時不等,隨著病情發展,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逐漸縮短,疼痛亦逐漸加重而劇烈。夜晚疼痛發作減少。間歇期無任何不適。
據介紹,三叉神經痛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常見的是原發性的,主要是指具有臨床癥狀,但各種檢查未發現與發病有關的器質性病變。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多見于40歲以上中、老年人,通常誘發因素不明顯,疼痛常呈持續性,部分患者可發現與原發性疾病不同的其它表現。
王翀指出,針對這部分病人則應該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全面的神經系統檢查,必要時包括腰穿、顱底和內聽道攝片、顱腦CT、MRI、鼻咽部活組織檢查等檢查協助診斷。原發的病因不去除,只是一味地止痛,根本無法治愈此病。
王翀同時建議,三叉神經痛的診斷除了尋找繼發的原因外,要注意與牙痛、副鼻竇炎、青光眼、顳頜關節炎和偏頭痛等疾病相混淆,避免誤診。
為什么說眼皮跳可能是面肌痙攣的前兆?市中心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王翀博士介紹說,正常情況下,人的眼睛跳的機率差不多,左眼、右眼都有可能跳。一般情況下眼皮跳往往跟人的情緒、睡眠等情況有關,發生原因是眼部周圍神經系統在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局部產生痙攣性收縮。
“如果眼部跳動發展到了面部跳動,這種情況往往提示面神經本身可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醫學上叫做面肌痙攣,就是一種病態了。”王翀博士說,人體整個面部由面神經支配,面神經不僅負責眼睛運動,同時也負責面部運動,比如微笑、吃東西等,可能是面神經在腦干附近被血管壓迫引起的,血管壓迫了面神經,引起面神經的一個神經沖動發生改變,使得面神經控制的面部表情發生陣發性抽搐,是自己無法控制的。
“得了面肌痙攣的人,特別容易在公共場合,或者是激動、緊張時,面部肌肉不由自主地跳動,你想想要是平時生活中總是不由自主地‘擠眉弄眼’,別人會怎么想?患者本人的心里又該多么痛苦啊!”王翀博士告訴記者,別看面肌痙攣算不上什么惡疾,但卻實在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不僅僅是一道切口 更是19年功力的延伸
三叉神經痛、面部痙攣,如此疼痛、痛苦、抑郁癥,怎么治療———但在“功力深厚”的醫生看來,手術治療倒沒這么難。從同濟醫科大博士到北京軍區總醫院博士后,再到德國專項醫療留學,19年的純熟專業、臨床診斷到臨床治療,王翀已成為同類型診療手術國內的頂尖專家。
“耳后一道小切口輕松‘搞定’”王翀告訴記者,三叉神經痛究其根源,是因為途經三叉神經的腦部血管出現了異常,緊緊地壓迫著三叉神經,導致出現了劇烈疼痛。治療方式選擇上,通過手術把壓迫神經的血管與三叉神經分離開來之后,植入特制的醫用材料在中間“墊一下”,實現血管和神經“各行其道”,徹底解決患者疼痛。“手術過程中,只需要在患者耳后開一個小切口,就可以完成這一操作,實現了微創治療的效果,徹底解決患者疼痛。創傷小,患者的術后恢復也比較快”。
王翀表示,這一手術模式對面部痙攣同樣有很好的療效。面肌痙攣表現為一側面部陣發性不自主地抽動,多因情緒緊張及勞累、休息不好而誘發,是一種嚴重影響病人身心健康的疾病,治療比較困難,多種治療方法效果均不理想:
“微創耳后小切口顯微神經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效果很好,對于治療面肌痙攣同樣具有很好的特色和優勢,團隊對同類型手術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就是很好的證明……手術過程中,只需要在患者耳后開一個小切口,大約只有5厘米長,就可以完成這一操作,從而實現微創治療的效果,由于創傷小,出院時可以用頭發遮擋住,根本看不出是做過手術的。”
作為行醫19年的神經外科醫生,回想自己從醫以來的點點滴滴,王翀博士表示,“名師的指導、關心和支持,使我的從醫生涯豐富多彩,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尤其在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和面肌痙攣的微創手術目前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外,由于在治療面肌痙攣上大有名聲,治愈了許多面肌痙攣的患者,王翀博士在尋醫問藥的專家網站上始終排在“面肌痙攣”治療專家的首位。
專家檔案
王翀:市中心醫院神經外三科(功能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 醫學博士 博士后
留德歸國人員。《中國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和舌咽神經痛診療標準》的制定專家之一。1996年畢業于山東醫科大學并分配至中國最早三叉神經痛根治技術的山東濟寧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工作,并傳承了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的微創根治技術。2001年至2006年師從我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中國顯微神經外科創始人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朱賢立教授學習顯微神經外科技術并獲得醫學博士學位。2011年山東省衛生廳選拔公派到德國Greifswald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和舌咽神經痛等臨床專病學習。2012年入北京軍區總醫院博士后流動站工作,2013年11月作為特殊人才引進至徐州市中心醫院并組建功能神經外科和淮海經濟區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的微創治療中心,填補了淮海經濟區的空白。
目前掌握了中國及歐美先進的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和舌咽神經痛的微創根治技術,根治率達98%。與德國Greifswald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中心有密切合作,同時與北京宣武醫院、北京軍區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中日友好醫院、清華大學玉泉醫院和天津環湖醫院有密切交往與聯系。
專業特長: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和舌咽神經痛的微創根治術、各種神經外科臨床重癥的綜合治療。
專家門診: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