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垂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科疾病。患者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端向下移動而脫垂于肛門外,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日前,徐州市中醫院肛腸科主任李友誼成功運用TST微創術為多名患者進行了直腸脫垂的治療,目前患者已順利出院,恢復良好。
據了解,TST(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微創術是在PPH術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技術,被肛腸診療界譽為“最安全的微創技術”。過去這項技術通常用于治療痔瘡等疾病,但市中醫院在成熟開展此項技術的基礎上,將其創造性的用于直腸脫垂治療領域,為患者減少了手術痛苦,取得良好效果。
// 直腸脫垂的癥狀及誘因 //
直腸脫垂的主要癥狀為有腫物自肛門脫出。
最初腫物較小,排便時脫出,便后自行復位。以后腫物脫出漸頻,體積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門內,伴有排便不盡和下墜感。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時亦可脫出。隨著脫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導致肛周皮膚濕疹、瘙癢。患者因直腸排空困難,常出現便秘,大便次數增多,呈羊糞樣。黏膜糜爛,破潰后有血液流出。內脫垂常無明顯癥狀,偶爾在行腸鏡檢查時發現或排糞造影時發現。
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患上了直腸脫垂,自己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其實任何疾病都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對于直腸脫垂,很多其他疾病若治療不及時,也可以引發直腸脫垂。引起直腸脫垂的主要兩種疾病有:
1、內痔:內痔是痔瘡的一種,初期,排便時內痔脫出肛門外,便后痔團自行回納;痔團紫紅或鮮紅色,似草莓狀,粘膜菲薄易出血。內痔若久拖不治,長期的脫出可導致直腸粘膜脫垂,從而引起直腸粘膜脫垂。
2、便秘:由于便秘患者排便困難,用力排便時常可導致直腸粘膜外翻,引起直腸脫垂。
3、先天原因:會陰及直腸周圍支撐薄弱。
// TST微創術的原理和優勢 //
TST(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微創術,遵循了人體痔的形成機制,依照痔的生理病理結構設計而成,旨在糾正痔的病理生理性改變,而非將肛墊全部切除,因而對患者的傷害更小,手術更精確。
TST微創術的肛門鏡分為:單開式肛門鏡、雙開式肛門鏡和三開式肛門鏡。痔核以兩側為主選擇兩開口肛門鏡,痔核三個或以上選擇三開口肛門鏡。TST微創術利用了特制的肛腸鏡形成不同的開環式窗口,利用吻合探頭,鎖定痔核,針對痔核的大小和多少來調節痔黏膜的切除范圍,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肛管直腸齒狀線附近粘膜及肛墊的完整性,保留正常粘膜橋,維護了肛門的精細感覺和收縮功能,減少了手術創傷。
TST可根據痔核的數量和大小,調節痔上粘膜切除范圍,具有安全、可控、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具有以下技術優勢:
1、針對性強:TST技術運用特制的肛門鏡形成不同的開環式的窗口,只暴露有痔區的粘膜。
2、TST技術植入的鈦釘數量少,可能降低術后鈦釘引起的肛門不適感。
3、疼痛輕微:傳統手術在受軀體神經控制的肛墊區進行,對切割敏感,疼痛劇烈。TST手術在受植物神經控制的直腸粘膜區進行,對于切割不敏感,所以手術疼痛輕微。
4、安全性高:TST技術采用分段切除吻合的辦法,可以間斷的保留正常的直腸粘膜,治療不會遺留瘢痕,可有效預防術后吻合口狹窄,不會破壞肛墊的生理功能,不破壞直腸與肛管的正常結構和外觀,同時也避免了肛門失禁等并發癥的發生。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治療安全性更高。
5、恢復時間短:由于治療創傷更小,患者術后恢復更快,很多可以作為門診手術,實現隨治隨走。大多數患者術后5—7天就可以基本恢復,開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6、TST手術的適應癥也更加廣泛,對內痔、外痔、混合痔、環狀痔、嚴重痔脫垂、脫肛等肛腸疾病都非常適合。
// 直腸脫垂的預防方法 //
李主任提醒,直腸脫垂患者平時要注意增加營養,生活規律化,切勿長時間蹲坐便盆,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熱水坐浴,刺激肛門括約肌的收縮,對預防直腸脫垂有積極作用。有習慣性便秘或排便困難的患者,除了要多食含纖維素的食物外,排便時不要用力過猛。
對于該病高危人群,應積極除去各種誘發因素,如咳嗽、久坐久站,腹瀉、長期咳嗽、腸炎等疾病,嬰幼兒尤其要注意。此外,經常做提肛運動,促進提肛肌群運動,有增強肛門括約肌功能的效果,對預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婦女分娩和產后要充分休息,以保護肛門括約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宮下垂和內臟下垂者應及時治療。
■專家名片:
李友誼 肛腸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首席肛腸專家,省重點學科帶頭人,擅長診治痔瘡、脫肛、肛門狹窄等常見病,尤其對治療便秘、直腸脫垂、復雜性肛痰、重度環狀混合痔伴脫肛有獨到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他研究的一些創新術式,使數以千計患者解除了痛苦,并在同行中得到廣泛推廣。如用“腹外閉式強力緊固術治療三度直腸脫垂”、“經肛門打洞皮條引流術”治療復雜性肛瘺屬國內首創。同時他探索總結出一套簡、便、廉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痔瘡、肛裂的療法深受患者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