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希望不是炒作”,但要客觀冷靜對待干細胞移植治療
——神經科干細胞治療研究小組用研究成果為干細胞治療需求患者答疑
臨床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患者,如帕金森病、癡呆、運動神經元病、多系統萎縮等,目前尚無有效的辦法阻止其發展,所有的治療只是暫時緩解和減輕癥狀的對癥支持治療,這使得他們對神經功能恢復不滿意,且繼續在積極尋找其它治療途徑。干細胞的發現似乎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目前干細胞的動物實驗研究成果喜人,在臨床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前景誘人,但在缺少統一的干細胞培養、鑒定方法及干細胞移植途徑、移植條件及移植時間窗的規范或指南的情況下,不免出現了一些負面報道和夸大宣傳。人民日報《宣稱能治療幾十種疾病,實際仍處臨床試驗階段——“干細胞治療”多數未經審批》、《吉林硅谷醫院涉嫌違規進行胚胎干細胞診療》這兩篇影響較大的報道給大家敲響了警鐘,但這不代表就應該停止不前。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馬丁•埃文斯爵士接受《生命時報》專訪時所說的“目前干細胞研究的目前重點就是把實驗的成果應用于實際的臨床治療中,因為一些患者的期望壽命是有限的”。
2006年,國務院將干細胞生物技術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作為綱要中需重點發展的8個技術領域的27項前沿技術之一。同時干細胞技術研究也被列入國家863和973計劃,眾多研究院所和醫療機構積極參與干細胞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徐醫附院神經科干細胞治療研究小組在科主任耿德勤教授的指導和中心實驗室萬美容主任技師的協助下,一直致力于神經干細胞的相關研究,在充分的理論基礎和先進的技術水平條件下,利用腦脊液誘導人間充質干細胞定向分化為神經干細胞,并于2009年開展了應用自體骨髓間充質源、異體臍血源神經干細胞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至今已經開展治療病例30余人,并提出:以腰椎穿刺鞘內注射的法實現“獲取原材料與治療”一舉雙得,從而規避了很多風險、節省了費用、縮短了周期,有利于滿足“干細胞旅游者”等特定干細胞治療者的需求,相關研究結果已經陸續刊發在《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中國全科醫學雜志》、《中國組織工程研究》等國內外重要期刊上,并被國際級、國家級相關學術會議邀請發言交流,相關技術已申報省廳新技術引進獎和國家技術發明專利。
根據《執業醫師法》,當醫生認為現有的醫療技術很難有效治療時,可以采用有科學依據的新技術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但專家同時強調,這種實驗性臨床醫療的臨床方案要通過醫院的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并且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實驗性治療”的出處在國際醫學研究倫理原則《赫爾辛基宣言》,“在治療病人期間,當證明不存在預防、診斷和治療的方式,或者這些方法不起任何作用……在征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后,完全可以運用未被論證的新的……治療措施。”EAP臨床試驗(expanded access program)是指制藥企業為了讓患有嚴重疾病且不適合參加對照試驗的患者,在特定的條件下,能夠得到正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研究新藥的治療,而開展的一類臨床試驗。
有了以上醫學法律、法規的支持,加之目前國家對干細胞治療提出了進一步規范,我們正在積極申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干細胞臨床治療研究示范醫院,今后將繼續進行更多的病例研究,幫助那些“對干細胞治療有一定了解,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自愿接受干細胞治療”的患者將希望變成現實。
徐州就醫服務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