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中心醫院肝膽胰脾(疝)外科成功為一例肝囊腫患者實施了腹腔鏡肝左外葉切除。這一手術是我院腹腔鏡技術的又一大突破,患者目前已經出院,恢復良好。
67歲的女患者金某,因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上腹部持續性脹痛10余日來到徐州市中心醫院就醫,彩超及CT提示肝實質性回聲增粗,肝左外葉巨大囊實性腫塊。該患者一年前曾在外院實施肝囊腫穿刺引流術,術后很快復發,在我院入院后經完善各項檢查,進一步診斷為肝左外葉巨大囊腫,擬行肝臟部分切除術。有著豐富的腹腔鏡手術經驗的肝膽外科專家、中心醫院肝膽胰脾(疝)外科主任張昕輝主任醫師組織科室人員術前認真討論后認為,此患者囊腫位于肝臟左外葉,為了減少對患者的手術創傷,適宜實施腹腔鏡肝左外葉切除術。在充分的術前準備后,張昕輝主任在腹腔鏡下成功為該患者切除了20*18*10立方厘米的巨大肝囊腫及肝左外葉。手術過程約2小時30分鐘,術中出血量甚微。
據張昕輝主任介紹,因肝臟是實質性器官,具有雙重血供,血運非常豐富,極易出血,且囊腫組織質脆,在不阻斷肝門的條件下,一旦大量出血,腹腔鏡下控制出血極為困難,同時在肝門部膽管約50%的病人都存在變異,因此手術難度極大。腹腔鏡肝臟切除作為腹腔鏡最高級別的手術,目前國內僅有少數肝膽及腹腔鏡外科中心掌握此技術。以前對于此類患者的救治一般采用開腹的方式切除囊腫,術后患者腹部將留下長約20厘米的疤痕,而采用腹腔鏡技術實施肝左外葉切除,具有切口小、創傷輕、出血少、恢復快、痛苦小,住院時間短等許多優點。該患者術后僅在腹部留下4個小孔,最大的直徑僅有1.5厘米。
市中心醫院肝膽胰脾(疝)外科開展腹腔鏡手術10余年來,在腹腔鏡微創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次為巨大肝囊腫患者成功實施腹腔鏡肝左外葉切除術,標志著我院腹腔鏡外科技術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月20日,記者從省衛生廳獲悉,從年初到現在,我省城市三甲醫院已經派出709名醫師下基層支援農村衛生工作。
據了解,今年省衛生廳組織省、市三甲醫院對全省40個縣醫院、3個縣中醫院和309個鄉鎮衛生院實施對口支援,以此提高基層衛生機構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訓,提高基層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逐步建立城市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農村的長效機制,緩解農民“看病難”問題,為農民就近提供優質、廉價、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省衛生廳醫政處負責人介紹,省及各市級支援醫院向每個縣醫院派駐5名、縣中醫院派駐3名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或高年資主治醫師工作一年,根據需要也可以派遣1至2名管理、護理或醫技人員。每名派駐人員連續工作至少6個月后可以輪換。其工作包括:開展臨床教學和技術培訓,通過組織查房、手術示教和死亡病例討論等各種臨床帶教形式培訓縣級醫院醫務人員,提高其業務素質;對縣醫院及鄉鎮衛生院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議;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與優勢,提高農村中醫藥服務水平。
通過項目實施,我省將使受援醫院管理水平提高,進一步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用最短的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讓農民“少花錢、少跑路、治好病、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