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綜合消息: 50多歲的王先生,安徽碭山縣農民,長期在外地打工。半年前出現大便帶血,并有粘液,自己以為患了痔瘡,未予注意。但近三月來,大便出血較多,因此,回到老家就醫診斷為直腸癌肝左外葉轉移,腸癌已長了腸子一圈,并形成不全性腸梗阻表現。患者請我們會診時,我們認為雖然腫瘤分期較晚,但仍有手術機會。最重要的問題是患者腫瘤位于盆腔,轉移灶位于肝左外葉,一個在腹腔最頂端,一個位于盆腔最底部。如果采用傳統治療方法,是位于左側腹部做一長25cm切口,進行直腸癌根治,可同時進行于右肋下斜切口長25cm做肝左外葉切除。也可以只先做直腸癌,待患者恢復后再做肝左外葉切除術。
徐州中醫院肛腸科專家介紹:我們認為這兩種傳統的手術方式對患者都很不利,這兩種手術如果同時做都是大手術,創傷大,并發癥多,萬一出現膽瘺或腸瘺,腹腔感染,對患者都是致命打擊,對患者極其不利,但如果先做直腸癌,待患者恢復后再做肝葉切除,那么一段時間之后可能有更多的臟器和病灶轉移,病人會失去根治機會。綜合考慮,我們設想能否在腹腔鏡微創技術下,在腹部做幾個0.5cm-1.0cm的小孔,既做直腸癌根治術,又做肝左外葉切除術。我們在互聯網上檢索,國際上有少量類似手術方式的嘗試,國內還沒有相同資料的報道。我們術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向患者家屬交待了手術方案,家屬欣然接受。
手術當日,我們在全麻下先給病人腹腔鏡下探查腫瘤位于直腸中段,肝左外葉一枚直徑約3.0cm大小的轉移灶,我們認為有根治手術指征,于是在腹腔鏡下做了直腸癌(保肛術式)根治術,接著又在腹腔鏡下做了規則的肝左外葉切除術,并做了一個5.0cm長切口取出切下的肝左外葉,手術順利。
術后第一天,患者無不適,第二天,患者肛門已排氣,拔除胃管、尿管,下床活動,開始流質飲食,一周后患者自由活動,恢復正常飲食。要求出院。
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器械的發明,微創理念的普及推動了微創外科的前進。手術的適應癥不斷擴大,手術難度逐漸加深,以往認為禁忌癥的患者,逐漸可以用微創處理。外科醫生的理念的更新與手術技術嫻熟,廣大患者對微創技術接受。對于一位膽囊結石或膽囊息肉的患者來說,當今用開放的手術方法治病是很難理解的。
外科手術不僅要切除病變組織,其最終目的是恢復患者的生理功能。現代社會患者對手術成功的期望值不斷提高,不但年輕女性就是男性也希望盡可能減少手術瘢痕。手術瘢痕會直接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從心理學角度看手術瘢痕對患者所造成心理創傷是長期存在的。因此,外科醫生的理念需要從根治向功能性轉變。不再只是簡單將病變切除,需要盡可能多的保留機體功能。一個病灶的切除,最好的方法是無創治療,但現有技術不可能做到無創化,腹腔鏡微創技術可以用4孔,3孔,2孔或單孔解決,而且做到無瘢痕。
對本例病人整個康復過程,與傳統手術相比,我們認為腹腔鏡微創手術有利于患者身心快速康復,對病人創傷小,使患者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并盡可能快的術中切除轉移灶,減少了手術風險,降低了手術費用,造福于廣大患者。
徐州中醫院微創外科中心已廣泛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術,胃腸穿孔修補術,急腹癥探查術,闌尾切除術,粘連松解術,并在淮海經濟區率先開展了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結腸癌根治術,胃大部切除術,胃癌根治術,肝臟及脾臟切除術。腹腔鏡微創手術之優勢,已被國際會議所認可,已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
咨詢電話: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