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天使風采: 秋季來臨,冠心病患者要特別留意“養心”,應在醫生指導下,選用一些不良反應低的藥物。另外,如遇心絞痛,要及時休息,立即服用擴張冠狀動脈的藥。比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還要立即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并趕緊呼叫救護車。
“禿頂、彎腰不是老頭就是介入大夫”,身為一名介入大夫,邳州市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印建榮不顧身體危害,常年奮戰在醫療一線。一次長時間的介入手術,曝光量相當于連續拍了1000多張X光片。但他認為,既然已經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應該像戰士征戰沙場一樣無怨無悔。如今的印建榮,是徐州市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也是邳州市心血管病學學科帶頭人。
開展介入治療,為冠心病患者開辟生命通道
印建榮,1999年畢業于徐州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在邳州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工作兩年后,為了“取經”,先后于2001年在徐州四院、2002-2003年在南京第一醫院學習心血管介入性治療技術。在進修期間,他珍惜一點一滴的時間,由于他勤奮好學,刻苦努力,受到老師的格外關照,很快就掌握了這門最新的心血管介入技術,并于2001年率先在邳州市開展了冠心病的介入性治療,為邳州市廣大心血管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在平時臨床工作中,印建榮也一直刻苦鉆研業務技術,勇于攀登醫學高峰,業務技術水平領先,在衛生工作實踐中取得顯著成績,于2009年初破格提升為心血管內科科主任。
2009年,在印建榮醫師倡導下,邳州市人民醫院聯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病研究中心成立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邳州市心血管治療中心”,率先在邳州市內開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介入治療,為冠心病患者開辟了一條新的生命綠色通道。目前已常規開展急診介入治療手術治療,血管開通率高。
只為挽救生命,不顧身體危害
印建榮醫師不僅在技術上是把好手,他高尚的醫德醫風更讓人欽佩。他恪守“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夭職”這個信條,并作為他的座右銘。一年365天,不管是節假日還是凌晨深夜,他隨叫隨到,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曾夜間來院搶救病人10多次。
作為一名從事介入性心臟病治療的醫生,因工作的特殊性,需常年在放射線環境中工作。這不僅要求醫生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更需要有一種為醫學事業獻身的精神。
曾經有人開玩笑地說:“禿頂、彎腰不是老頭就是介入大夫”,確實如此,介入大夫長時間在X射線下做手術,損害身體,抵抗力下降,患惡性腫瘤的可能性要比常人高很多,一次小小的感冒、咳嗽,有時要一個多月才能恢復。印建榮也不例外,特別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搶救中,他根本來不及注重自己的防護,有時能在X線照射下連續工作四五個小時。有一次長時間介入手術后,放射科技師給他計算的曝光量相當于給自己連續拍了1000多張X光片。
知道介入工作的危害性后,好多朋友不理解地問他,這不是以命換命嗎?何苦呢?每到此時印建榮都微笑以對,他知道這是同事、朋友的關心,但他更知道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既然已經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應該像戰士征戰沙場一樣無怨無悔,這些身體危害與挽救生命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印建榮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因常年在X射線下工作,有時一天要連做五六臺手術,而且要穿著沉重的鉛衣,他時常腰痛,這時本應休息治療,但他看到一個個等待手術的病人后,又不顧病痛繼續堅持工作。
病人與家人的天平上,總是傾斜在病人的一方
印建榮醫師良好的醫德備受廣大患者好評。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使全院職工深受感動,備受教育。他的“三不”原則在邳州市人民醫院很有影響:不該做的檢查堅決不做;不該用的藥品堅決不開;堅決不能給病人臉色看。
凡是接受過印建榮醫師治療的病人,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許多病人及家屬對介入手術不了解,心存疑慮和恐懼,每次他都會耐心解釋并用通俗的比喻使他們容易理解、接受并打消顧慮;許多病人都知道他的電話號碼,接到病人的咨詢電話,再忙再累他也會耐心地解答、細心地指導。他從不收患者錢物,而且還盡可能地為患者節省醫藥費,節省一切不必要的檢查,有上門給他表示心意送錢物的,他都一一婉言謝絕。
印建榮經常提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老百姓看病不容易,對待病人,就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然而在病人與家人的天平上,他毫不猶豫地傾斜在病人的一方。
印建榮醫師欠家人的實在是太多了。他家里什么事也顧不上,家人默默地承擔了所有的家務,全家人都已經習慣了三更半夜經常會被急診或會診的電話鈴聲驚醒。不過,也正是因為有家人的理解、關心和支持才有印建榮醫師今天的成績。
十幾年來,印建榮醫師就是這樣以實際行動譜寫白衣戰士的醫德之歌,譜寫著其產黨員之歌。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