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天使風采:1966年,18歲的紀鳳銀來到睢寧縣姚集鎮石碑村衛生室,開始了從醫生涯。當時,初涉“職場”的他這樣對自己說:“我們村衛生室,就是我一生要堅守的陣地。”為了這一句承諾,他堅守了52年,默默地扎根在基層衛生室,用愛心、責任和堅守詮釋了“鄉村醫生”的內涵,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
從小立志 治病救人
紀鳳銀一共兄妹6個,在他剛剛記事時,大哥因為生病沒有及時得到救治而病逝了,沒多久,姐姐也因病去世,再后來弟弟也是因病夭折的……從那時起,他就暗暗立下決心:長大后要當個醫生,治病救人,減少人間疾苦。
由于家境貧寒,紀鳳銀初中就輟學了,但理想并沒有因為輟學而破滅。平日里,除了幫父母下地干活,他更多的時間猶如“小尾巴”一樣跟在村里醫生身后,幫著發放“預防流腦、乙肝、瘧疾”等疾病的宣傳單,或挨家挨戶地發放糖丸,有時紀鳳銀還主動到村民家中進行一些衛生常識、秋冬季如何健康飲食等健康知識宣傳;時間長了,自己也悟出一些道理,掌握了一些簡單的醫學常識。當時下鄉的醫生感覺紀鳳銀在這方面很有天賦,為人勤快又有耐心,就推薦他當了村里的衛生員,并介紹他到縣城等地參加醫療培訓。
1966年,18歲的紀鳳銀正式開始了艱辛而又快樂的從醫生涯。他在干中學、學中干,博采眾長、學而不厭,看病、拿藥,這一干就是52年。
風雨行醫 情系鄉鄰
在石碑村,提起紀鳳銀,人人豎起大拇指,都說他是一個好人,是一個稱職的醫生。
“他這人當了一輩子醫生,沒少吃苦,村里人有個頭疼腦熱的,半夜三更也來找他。這還不說,有些稍微病重一些的,他還要背著藥箱上門去看病。現在路好了,走個幾十里都不成問題。可是以前路不好,坑坑洼洼的,下雪下雨天,路更是不好走。”村民張譜說。
和紀鳳銀在同一個衛生室工作的朱彩俠說,記得一年冬天下大雪,一個病人家屬晚上來找鳳銀,說病人發高燒,實在走不了路,鳳銀二話沒說,背著藥箱就去了……第二天我看到他時,他臉上破了一塊,問他怎么回事,他說回來時從黃河大沿上滾到河里去了。
有一次,村民沈大嫂農藥中毒,送到衛生室時,已不省人事,家人決定放棄治療。紀鳳銀說,哪怕有一線希望,我也要盡最大的努力。在他的全力搶救下,終于將沈大嫂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家人萬分感激。當得知沈大嫂家的孩子小、丈夫因車禍剛剛動過大手術時,紀鳳銀二話沒說,悄悄為沈大嫂墊了醫藥費……朱彩俠說,幾十年來,紀鳳銀為村民墊付的醫藥費已有15萬余元,有時孩子們給他寄來錢,讓他買些營養品,他把這些錢都為患者墊付了醫藥費,還風趣地說:“我天天吃五谷雜糧,聞著中草藥,這些都是最好的營養。”
不忘初心 老“紀”伏櫪
“老紀,給我量量血壓”“老紀,我牙疼,你看看怎么回事”……石碑村人口中隨叫隨到的“老紀”,不知不覺是真的老了,70歲了,按常理說,這樣的年紀正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而他卻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紀鳳銀自己的話說:“我們村衛生室,就是我一生要堅守的陣地。”
52年來,紀鳳銀每天堅守著自己的陣地,從沒有離開過一天。為了更方便服務于村民,他長年住在衛生室。用他的話說:“你不知道哪會有患者,只要離開稍微時間長一點,我心里就放不下,總感覺自己在衛生室了心里才最踏實。”
紀鳳銀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了,最大的愿望是能有一個人接替他。石碑村有一名女孩,勤奮好學,但是家庭條件不好,還沒上高中就輟學了;紀鳳銀得知后,就去和這個孩子家長商談,愿意資助女孩子去學醫,而且畢業后,他要親自傳授她經驗。女孩子的家長非常高興,“你是俺孩的恩人,孩子交給您,俺放一百個心。”
“全國優秀鄉村醫生”“中國好人”;2012年當選江蘇省“我最喜愛的健康衛士”、2013年被國家衛計委評選為全國十大“我最喜愛的健康衛士”;2017年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勞動模范”……面對榮譽,他語調平緩說:“這些都是領導和群眾對我的鞭策,我所做的事,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也是每一位醫生都能夠做到的。”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