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工作二十七載,一萬個日日夜夜,二十四小時手機暢通,與時間賽跑,隨叫隨到的病人心目中的“全天候”醫生,為病人帶來了“生命曙光” ……
她懷著對醫療事業的熱愛、對廣大患者的真摯情懷,刻苦鉆研醫學技術,廉潔行醫廉潔自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很好地弘揚了極端負責、滿腔熱忱、精益求精、救死扶傷的白求恩精神,譜寫了關愛病人、敬業奉獻、勤學上進、大愛無私的凱歌,展示了新時期醫療衛生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她,就是徐州市中醫院腦病中心主任、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孫菊光博士。
多年來,她嘔心瀝血,孜孜不倦,以“責任大于天”的高度負責的精神,始終圍繞病人轉,病人對其贊不絕口,組織對其充分認可,先后榮獲徐州市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徐州市三八紅旗手、徐州市人民滿意醫生、江蘇省百名醫德之星、江蘇省首屆十大醫德標兵、江蘇省十佳文明職工等榮譽稱號。面對眾多榮譽,孫菊光說,她最看重的是病人及其家屬滿意的笑臉。
勤勉敬業 無私奉獻 病人心中的“全天候”醫生
徐州市中醫院腦病中心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急診病人多,“大腦是人的生命中樞,容不得絲毫閃失,特別是對危重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孫菊光主任始終堅守著這一信念。
去年冬天的一個深夜,接到急診電話,孫菊光第一時間驅車來到醫院,經初步探查,患者是一個42歲的男性因突發昏迷入院,由于梗死部位位于重要的神經功能區,稍有不慎,患者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孫菊光主任當即帶領醫療團隊進行緊張的搶救,患者接著又出現了高熱、血凝異常、肺部感染等嚴重并發癥,為了便于隨時了解患者病情的變化,她以院為家,守候著病人,患者在兩周后脫離了危險,逐漸清醒。由于部位位于重要功能區,出現偏癱、失語等癥狀是在所難免的,患者情緒一度非常低落,針對患者這種心理,她從身邊成功病例、疾病發展治療等多個方面不厭其煩地與病人進行精心溝通,鼓勵患者堅持康復鍛煉,為其樹立康復的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患者順利出院且生活能夠自理。
2013年12月,患者家屬甄某給徐州市中醫院寫來的一封充滿感激之情的感謝信:家母鄧桂芳不幸罹患腦干部梗塞,入住貴院三年多來,孫菊光主任總是親自前來巡視會診,會同幾位主診醫生精心制訂治療方案。雖然我們無親無故,但是每當家母一次次病危,命懸一線,都是孫菊光主任及時出手施救;那一回回歷險,都令我們心驚膽顫。而每當此時,孫主任總是急病人之所急,想家屬之所想,安神定志,沉著應戰。由于措施得當、醫術精湛,使家母一次次起死回生,一回回化險為夷。你們高尚的醫德、高貴的人品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救死扶傷,情系患者。孫菊光,一位平凡樸實的神經內科醫師,她的一言一行感染著身邊的每一位患者、家屬和身邊的醫護人員,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廣大患者的心中塑造了新時期白衣天使的嶄新形象。
腦病科的疾病具有治療期、恢復期長的特點。許多找孫菊光主任看過病的人,都非常信任她、尊敬她、喜歡她,很多人出院后都成了孫主任的熟人和朋友。她們說: “孫主任不但醫術高,技術好,而且對人友善熱情,是一個有著菩薩心的醫生。”一名50多歲的腦梗塞高血壓患者說:“有一天半夜兩點多了,我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心里特別難受,想找孫主任問問,又怕打擾她休息,還想,大半夜的,她一定關機了。后來自己實在忍不住了,還是撥打了孫主任的電話,誰知孫主任的手機一直開著呢。她耐心地聽我說完病情后,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項,又安慰我一會。這時我才知道,孫主任的手機從來不關機,24小時開著。”
“據說,只有公安、警察等特殊行業的人,才會全天候待命、24小時開機。當醫生也辛苦的,白天忙了一天,晚上為什么不關機、睡個好覺?”有人問孫菊光主任。“我們也是特殊行業啊,醫生每天面對的,都是那些需要幫助的病人。她們的病,不會因為醫生是休息時間,就不生病了啊!所以多年來,我習慣了24小時開機。除了在為病人檢查治療的特殊時刻,我無法接聽來電,其她任何時候,病人隨時能找到我。在中醫院24小時不關機的醫生比比皆是。”孫主任謙遜地說。全天候待命、24小時開機,這是一條“生命熱線”。
在她的帶領下,腦病中心將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有機結合,對腦中風病人進行分期治療,既提高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同時也降低穩定期患者致殘率、費用等,使中風患者更多的回歸社會回歸家庭,造福廣大病員。每年收治病人約五千多人次,門診每年約十萬人次,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深受社會廣泛贊譽。
刻苦鉆研 不斷進取 同事口中的“學習型”專家
腦病患者,治療周期長,醫療費用成為很多患者,特別是家庭困難人群的“經濟包袱”。 為了使病人得到療效好又要花費少的救治,雖然醫術精湛,但她從不自滿,堅持學習不止,勤奮探索,不斷學習新理論、新技術,用最新的、最成熟的治療理念服務于患者,將療效好、花費少的新技術應用于臨床。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提高生存質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主持引進的“急性心肌梗塞超早期溶栓術”、 “微創鉆顱手術治療腦出血術”、“ 大劑量免疫球蛋白加甲強龍治療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等技術獲得新技術應用一等獎,其技術及療效均居同級醫院領先水平,受到專家和同行的肯定。經她診治的患者遍及徐州城鄉和蘇魯豫皖接壤地區。
今年3月份,她所帶領醫療團隊,接診一名37歲安徽農民,左半身癱瘓的患者,經過開通綠色通道,快速完成各項相關檢查,討論后實施超早期溶栓術,后應用更加完善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理念,從藥物的劑量、應用時間、方法等微小細節做起,配合中藥、針灸、康復治療,以較小的經濟代價換取了患者在治療后很快能夠站立行走,完全康復。看到家屬滿意的笑臉,自己的心中除了成就感外,油然而生的更是一種責任感,更加明白自己的社會使命,要堅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同時要與時俱進,把握最新的學術動態,積極的為病人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臨床醫療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她在百忙之中不忘臨床科研,通過科研水平的提升促進臨床療效的提高和病患費用的降低,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她現在是“973”國家級課題“出血性中風急性期‘瘀熱’病因學研究臨床研究”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清熱透表法治療外感發熱多中心臨床研究”的區域中心負責人。主持并完成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項目“偏癱康復丸防治缺血性腦卒中臨床與實驗研究”、“復方薤白膠囊對慢阻肺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干預機理研究”、 “針刺豐隆穴降血脂臨床研究”等省級科研課題。參編高等醫藥教材《急診醫學》一部,醫學專著書籍《中醫內科臨床思路及方法》一部。培養碩士研究生10名。
腦病科副主任史江峰說:作為學科帶頭人,她工作勤勉,整天沒日沒夜。雖然醫術精湛,但她還經常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技術,帶領科室人員創新療法。雖然家在外地,但她大部分時間都在醫院,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些年,她獲得了不少榮譽,可以說是實至名歸,她是我們的驕傲。
心懷病患 醫德高尚 做醫療事業的踐行者
孫菊光主任認為臨床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更要有高尚的醫德。在病房里,若遇上危重病人需要監護,她便守護在病人床邊,隨時注意觀察病人病情。
她曾說過:“一個醫生技術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醫德,沒有責任心,沒有良好的醫德,再好的技術也不行。良好的醫德體現在點點滴滴的細節中。每當我看到許多病人走進診室時愁眉苦臉,特別是那些外地人,千里迢迢來到醫院,有的甚至連飯也顧不上吃,拿著干糧,看完病還要急著趕回家,我不能三言兩語就把人家打發了。我要讓她們滿懷希望而來,帶著笑容而去。”因此,每次接診,她都特別認真,耐心細致地詢問,一絲不茍地檢查,并能把一些細節問題都講得清清楚楚,當病人一一聽明白,牢記在心的時候,她才讓病人離開。
一次,一位退休工人因患腦出血,住院治療,急性期生命垂危,內外科治療存活的希望均渺茫,家人已為病人準備好了后事,但孫主任帶領科室人,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硬是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現仍健康存活,患者家人十分感謝,多次邀請吃飯到她家做客,均被婉言謝絕。患者家人現逢人便講,孫主任真是個好醫生啊,把生命與健康托付給這樣的大夫我們放心。
一位安徽男性50多歲農民,突發腦梗塞,昏迷不醒,家里非常著急,孫菊光帶領她的團隊根據患者情況制訂詳細方案,經搶救,患者神志轉清,偏癱肢體也有了知覺,經過針灸、康復訓練,患者已能生活自理,半年后能參加勞動,家屬為了感激,從家鄉帶來了花生、蘿卜送給孫菊光主任,為了避免患者家屬長途勞累,孫菊光主任收下了,但將300元錢塞到患者家屬的手中,患者家屬感動的熱淚盈眶。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護士長張淑美說:腦病科的病人年紀偏大,作為一名醫生,她不僅救治病人,還把病人當成自家人,像對待長輩一樣,稱呼病人為叔叔、阿姨。作為護理部門,我們平時上班時間已經很早,但她每天卻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節假日也堅持查房,精力充沛,就像“鐵人”一樣。孫菊光主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醫術”、“醫德” 的真諦。多年來,她就是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書寫著一名醫生對醫療事業,對廣大患者的忠誠與奉獻。
廉潔行醫 嚴于律己 做廉潔自律的堅守者
孫菊光平時工作中時時注重廉潔自律,處處從嚴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時刻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勵,自覺加強黨性修養。通過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堅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把廉政建設變成自覺行動,貫穿于日常工作始終,養成以清廉為榮的作風。她在治病診療活動中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病人,不因病人社會地位、家庭狀況、文化修養等差異而采取不同的態度。
作為科主任,不可避免的要和醫藥代表接觸,在和這些人的接觸中她時刻提醒自己要嚴格要求,堅決杜絕與醫藥代表單獨接觸,她為自己立下規矩,凡購進新藥品必須通過醫院藥事委員會集體研究決定。有一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她剛到家門口,一個女同志向她走過來說,說是江蘇某醫藥公司的業務員,有一些腦病疾病用藥品種請您看看能用嗎,同時隨身從手包中拿出一張購物卡,孫主任當即回絕,并說你這是明顯的行賄行為,我絕對不能接受,我們不要再單獨接觸了,關于藥品的問題,一切由醫院藥事委員會集體決定。這就是她,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她不近人情也許有人在背后罵她。但她總是說:“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我要時時刻刻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嚴于律己為每一位員工做好表率,現在很多人都覺得追逐物質和金錢是第一位的,道德的準則早已不在。而我不一樣,我時刻提醒自己要防范這些腐蝕劑,堂堂正正的做人,不能讓別人戳我的脊梁骨。
在坐門診時,孫主任常遇到患者的各種贈予和吃請,她均一一拒絕。記得一天下午她在門診值班,病人不是很多,一個患者坐在了她的面前說:“大夫我這幾天沒上班,單位要我開一張假條,有了假條就不扣我錢了。孫主任問她:“您這幾天干嘛去了”,病人說我旅游去了,大夫幫幫忙,行個方便吧,說著從包里拿出一包外地特產。她一聽是這樣的情況當場拒絕了這名患者,并跟她說“您這張假條我開不了,不符合規定,請您原諒”。只看這個病人立刻翻臉對她又吼又叫,但她還是堅持到了最后。
孫菊光主任心里始終裝著患者,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想方設法為患者提供高效價廉的醫療服務。銅山區銅山鎮有一位吳老太,在當地治療花了不少費用,病情無好轉,轉來腦病中心就診,她根據病情,制定周詳的治療方案,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三天后癥狀緩解出院,家人千感萬謝,在孫主任沒有注意時把紅包放在了抽屜里,她發現后再三婉言謝絕都無法退回,只能趁病人和家屬不注意悄悄將紅包放回病人的包袱里,病人回家后才知道,又打電話給醫院行風辦感謝。
廉潔從醫更重要的是廉潔自律,潔身自好,用廉潔的標準來進行自我約束,自覺保持清廉純潔的作風,這是廉潔從醫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礎。在日常工作中,她非常注意這一點,從小事情做起,在給病人做適度檢查后,都提供幾個治療方案,并告訴患者和家屬各個方案的實施過程與費用情況,供患者和家屬選擇。如豐縣一位腦外傷患者,在徐醫附院做完手術后,來腦病中心要求康復治療,她根據患者病情和經濟情況提供了兩個治療方案供患者和家屬選擇。患者家屬為表謝意,給她和管床醫生分別送了紅包,孫主任出于對患者的尊重,將紅包繳到患者的住院帳戶上,出院結賬時,家屬發現賬戶上錢多出來了才知道。
孫菊光認為“紅包誘惑”就是“紅包威脅”,始終堅守底線,采取多種方式化解紅包威脅,從未把紅包裝進自己腰包,或者直接拒絕,或者繳入住院押金,或者上交醫院行風辦并通過行風辦再轉交患者,總之是紅包來自哪里必須回到哪里。多年來,她共拒收紅包近百次,合計數萬元。孫菊光認為“只有把精力用在刀刃上才能使時間效益最大化”,因為技術精湛、醫德高尚、療效確切,許多來找她就診的患者及其家屬又多以邀請吃飯的方式表示真心感謝,她都以多種原因婉拒了,從醫多年共拒絕患者吃請百余次,她認為這樣不但為病人節省了就醫成本而且為自己擠出了更多的時間來診療患者。同時,她始終堅守“藥品集中招標”與“廉政準入機制”,積極帶頭與醫院簽訂廉潔行醫責任書,用制度規范自己和周圍同事從醫行為,始終堅持與藥商交往的“高壓線”原則,與藥商保持“安全距離”,從不參加藥商吃請等。
徐州市衛生局2013年專門發文號召全市醫務工作者向孫菊光同志學習﹙徐衛委〔2013〕23號﹚。她,就是這樣一個人:視事業如生命,視病人如親人,尊重病人、關愛病人,把方便讓給病人,把麻煩留給自已,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嚴于律己,謹守醫德,淡泊名利,廉潔行醫,自覺抵制行業不正之風,成為我市衛生系統廉潔自律的表率。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