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心理頻道:關于青少年網絡成癮的話題討論過多次,徐州市東方醫院心理專家梁立桂說,在分析成癮原因時,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被經常提及。有專家指出,青少年網絡成癮與從小缺失父愛不無關系。事實真是如此么?
教育孩子多由母親負責,家長會是“媽媽聚會”
據了解,受中國傳統社會觀念的影響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目前很多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都由母親負責,父愛缺失問題較為普遍。有專家指出,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可取代,父親盡可能多地和孩子親近,有助于孩子的性格培養和健康發展。
“我兒子今年5歲,他爸經常出差,一出去就是十天半個月,不出差的時候還有很多應酬,很晚才回家,通常兒子都睡著了。早晨,要么兒子先起來上學了,他爸還睡著呢;要不他爸就已經出門了,真正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F在,兒子明顯和他爸疏遠了,覺得爸爸在不在都無所謂,我們也很無奈。”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劉女士說。如今無論是幼兒園、小學還是中學,每逢開家長會,到會的大部分是學生的媽媽,有人戲稱家長會是“媽媽聚會”,平日與老師溝通的也多是媽媽們。據一項調查,目前家庭中負責孩子教育的,母親占70.2%,父親僅占20%左右。父愛缺失是中國家庭比較普遍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與中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有關。
徐州市東方醫院心理專家梁立桂說,就算是進入21世紀,這種觀念在年輕人中仍然普遍存在。這種傳統觀念和文化評價,給男人帶來很大壓力,尤其是結婚生子之后,往往更會在經濟上給自己加壓,養家糊口是重要責任,而教育子女則完全交給孩子的母親或者爺爺奶奶?,F在的孩子,大多性格軟弱、依賴性強,男孩子缺少陽剛之氣,主要原因應該就是缺少父教。加上幼兒園、小學里大多都是女老師,孩子心目中很難樹立起男人的形象和榜樣。
全程導醫網 徐州心理頻道:徐州市東方醫院心理專家梁立桂表示,父親在孩子眼里代表著無窮的力量與強大的依靠。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結合起來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如果父親淡出對子女成長的關心和指導,不注意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知識,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
徐州市東方醫院心理專家梁立桂說,據世衛組織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兩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后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而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那些沒有得到足夠父愛的孩子情感障礙十分突出,出現焦慮、孤獨、任性、多動、依賴、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擊性強等行為缺陷的現象較為普遍,甚至與成年后的不良生活習慣都有一定關系。心理學家據此提出了“缺乏父愛綜合征”這一概念。分析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案例后不難看出,父愛缺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原因。專家認為,解決父愛缺失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父親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多和孩子親近。董旭花建議,無論多忙,父親每周都應盡可能有意識地專門抽出兩三天時間陪陪孩子,每次不少于40分鐘。“哪怕只是散散步、聊聊天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