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心理頻道: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政策保障三者結合形成的社會效應,是扭轉青少年網癮的關鍵。那么對上網成癮的孩子該采取怎樣適當的家庭教育呢?不同的孩子雖然上網成癮的原因也有不同,但作為家長首先要轉變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徐州市東方醫院心理專家梁立桂說,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擁有成人感,他們渴望能與家長進行平等的對話,而多數家長通常對青春期的孩子采用對待兒童的態度,從而造成了與孩子間溝通的障礙。“要相信孩子是可以改變的!”孩子要覺醒,父母首先要覺醒,即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1、和孩子平等對話
在引導孩子自我決策時,家長也應設立一個教育底線。比如,可以給孩子設立一個上網時間段,但前提是他們必須完成學習任務,比如老師布置的作業或家長的考核;在管理孩子上網時,家長應結合孩子的個性和愛好,跟他們一起聊聊網上的輕松話題,將他們的興趣引到一些有利于孩子成長的網絡信息上來等。
通過大量幫助青少年的工作,探索和總結出了“五心”(責任心、愛心、耐心、細心、關心)“兩律”(紀律、自律)、“三德”(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等心得體會。我們很多做思想工作的,往往一開始就直指人家的缺點,哪壺不開提哪壺,直戳痛處,叫人難以接受。上網少年首先是心智發育不健全的孩子,甚至是問題少年,而我們一些家長、老師和其他做思想工作的人,往往用簡單的方法,以不變的方法應對萬變的孩子,這樣怎能有效果呢。
2、培養孩子愛好,轉移興趣點
當孩子沉迷網絡后,家長不應采取放任或暴怒的極端方法,而應以包容、客觀的態度。家長可在生活中對孩子的一些積極行為給予肯定,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淡化,對孩子的愛好和特長進行有意識的培養,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針對性的把他們對上網的興趣扭轉到生活和學習中來。
3、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交流
迷戀上網的孩子通常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不愿與人交流、對網絡以外的事物反應冷淡、情緒不穩定等現象,對這類孩子最好的方法是為他們建立一個全新的、相對獨立的轉變環境,家長可讓孩子參加一些夏令營、素質培養班之類的同齡人團體,讓他們在無法接觸網絡的環境中,在老師的引導下試著與人交際,嘗試體驗網絡以外的同齡人群體游戲的樂趣,使孩子從虛擬的網絡世界中擺脫出來。
4、心理咨詢專家建議
徐州市東方醫院心理專家梁立桂說:網絡成癮者很需要社會功能的修通,這里面往往需要親友們和全社會的長期關心和支持。“其實,只要網癮者重新認識到愛與生活的美好,他們就不會再愿意整天面對‘冰冷無情’的電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