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精神頻道:恐懼心理人皆有之,恐懼分心理反應性恐懼及神經癥性恐懼。徐州市東方醫院精神專家靳自斌介紹,恐懼是一種負性情緒,是個體直接面對有人生傷害的客體(如毒蛇、猛獸),以及面臨某些特殊環境或事件(如戰爭、處在生死關頭的環境、遭壞人搶劫及傷害等),所引起的畏懼及害怕性心理反應。常見的恐懼癥有:動物恐懼、廣場恐懼、高空恐懼、社交恐懼、孤獨恐懼、乘飛機或其它交通工具恐懼、疾病恐懼及銳器恐懼等。而恐懼癥為輕性心理疾病。
心理反應性恐懼:心理反應性恐懼,要有個體真正值得恐懼的客體、環境及事件,是對可導致恐懼情緒的客體、環境及事件的一種心理反應。不同人對刺激引發的恐懼反應程度差異很大,與個性、社會經歷、身體及經濟狀況有關。輕度的恐懼反應,人可耐受,屬于正常情緒波動范圍,是正常恐懼。強烈的恐懼反應,可達到驚恐狀態,事后留下較深的情緒記憶,留下明顯的心理創傷及后怕心理。創傷可使人成熟,也可能使人形成創傷后的錯誤經驗、發生行為障礙及適應不良。這種強烈的恐懼反應,稱為應激性恐懼,持久過強的恐懼情緒對人健康有害,但它不是恐懼癥。
恐懼癥:又稱恐懼性神經癥,是以神經癥性恐懼為主要表現的輕性心理疾病。這種恐懼的發生,與個性缺陷(生性膽小、脆弱、缺乏自信、易緊張等)有關,也與社會經驗與能力不足,以及曾經遭遇有恐懼性的人生經歷或者人生誤導有關。其特征是,遇到正常人不會有恐懼反應的客體、環境及事件,會有恐懼情緒;患者遇到正常人只有輕度恐懼反應的客體、環境及事件,則有強烈的恐懼。這些恐懼現象相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合理的,不應該發生的。常見的客體有:小動物、軟體動物、昆蟲、尖銳利器及交通工具等。常見的環境及事件有:高空、廣場、黑暗、閉塞的空間、社交、疾病、與人對視及性行為等。這些客體、環境及事件,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危險、危害及傷害。患者也明知不必要害怕,對其畏懼不對,知道自己過分害怕了,沒有必要,但面對這些刺激時,又控制不住自己心理和生理上的反應,出現恐懼、緊張、焦慮、心慌、氣促、面紅、面肌痙攣等反應。為此,還畏懼別人看出他心中的問題,怕引起誤解,受人嘲笑,有失尊嚴,不得不回避,越回避就越害怕,越害怕又越回避,進入惡性循環。最后因社會活動范圍縮小,妨礙自己社會生活工作及學習,使患者失去許多對自己有益的機會而苦惱。
以上文章講述了關于恐懼癥為輕性心理疾病的內容,恐懼癥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徐州市東方醫院精神專家靳自斌說,通過對導致恐懼的客體、事件及環境,增強其理性的態度,結合行為脫敏及放松,以及增強適應能力的生活訓練等方式,并輔助抗焦慮緊張的藥物,進行綜合性治療,恐懼癥是可徹底治愈的疾病。放松自己的心態,才能想明白,其實沒有什么可值得恐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