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天使風采:醫師報訊(融媒體記者 管顏青) 2020年4月的一個普通的周末,卻因一通緊急來電變得不同尋常。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肝膽胰外科主任張斌接到值班醫生的電話:“一位車禍傷者,腹腔大量出血,患者呈嚴重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
傷者的情況比張斌預想中更為嚴重。腹腔內大量出血,肝左外葉撕脫離肝臟,肝左靜脈和下腔靜脈連接處撕裂,肝臟膽囊區域碎裂,胰腺頸部完全離斷伴胰體部挫裂傷。這是肝膽胰外科最兇險、復雜的多臟器復合傷,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由于腹腔出血中混入了膽汁、胰液等消化液,無法進行自體血回輸,搶救的難度陡然增加。
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張斌帶領團隊迅速行動,與麻醉科手術室緊密合作。經過長達5個小時的奮戰,他們成功完成了肝左外葉+膽囊+胰腺體尾部+脾臟切除+肝創面清創止血術。傷者腹腔總出血約5000毫升,術中輸注紅細胞、血漿、冷沉淀和血小板等共計4000多毫升,幾乎把全身的血液換了一遍。最終,患者被從死亡邊緣拉回。如今,四年過去了,患者身體恢復良好,生活也重回正軌。
這場驚心動魄的搶救只是張斌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從醫20年來,他做過上萬臺手術,搶救過眾多急、危、重癥以及疑難復雜患者。談及這些力挽狂瀾、守護生命的故事時,他說:“每臺手術前,我們都精心規劃,確保心中有足夠的預案,讓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多學科高效配合 每個環節不能有短板
張斌致力于肝膽胰疾病臨床和基礎研究,帶領團隊率先開展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肝膽胰外科中的應用、腔鏡超聲和三維影像重建引導的精準肝膽外科手術、半肝聯合全尾狀葉切除加血管切除重建治療肝門部膽管癌、淋巴結優先入路膽囊癌根治術等一系列高、精、尖手術。
“從術前到術后,每一個環節就像一桶水的木板,如果有短板,就難以完成整個鏈條式的搶救流程。”張斌深知,搶救工作的成功,不僅依賴于外科醫生精湛的技術,也離不開多學科團隊間的高效配合、完善的急救體系和先進的醫療設備。
為了確保急危重癥患者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醫院開辟了綠色通道。急危重癥患者經過必要檢查后,將被迅速送入手術室,此時,醫療團隊已做好充分準備,嚴陣以待。根據病情和手術復雜度,可能需3~4個學科的專家聯手合作。以頭胸腹復合傷患者為例,面對張力性氣胸、心包填塞、肝破裂等緊急狀況,需要胸外科、心外科、肝膽胰外科、麻醉科及護理團隊的緊密配合。而術后的重癥監護,同樣需要優秀的醫護團隊精心照料,幫助患者平穩度過術后關鍵期。
醫院還為肝膽胰外科配備了頂尖的醫療設備和術前評估工具,如最新一代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熒光腹腔鏡、腔鏡超聲、電子膽道鏡等,這些先進的設備為手術的精準實施、圍術期的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技術和設備的雙重支持下,肝膽胰外科手術的微創率已近80%。同時,患者的康復時間也大幅縮短,多數復雜肝臟手術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僅需5~6天。
30T的視頻持續復盤 尋找手術方式最優解
“肝臟分為八段,我們團隊能夠實現每一個肝段的單獨切除。”肝膽胰的解剖位置特殊、血供豐富、手術難度大、風險系數高,是外科領域極具挑戰的學科。在張斌的引領下,團隊可采用手術機器人和腹腔鏡微創手術為有良好適應癥的患者提供創傷更小、療效等同于開腹手術的醫療服務。
憑借扎實的臨床基本功嫻熟的手術技巧,張斌獲第三屆APHAB腹腔鏡肝切除手術全國總決賽二等獎、全國普通外科手術展演暨“中華外科金手指獎”優秀獎、江蘇省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等一系列獎項。
張斌坦言,從初入行業的新手到技藝精湛的專家,外科醫生的成長是一個長期且系統的過程。他向記者透露了他在提升手術技能上的心得。
大量手術數量是基礎。在肝膽胰外科,張斌帶領科室每年完成大于700臺肝臟手術、3000臺肝膽胰手術,其中不乏耗時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復雜案例。通過參與大量的手術,醫生不斷獲得經驗積累,從而迅速提升手術技能。
然而,手術量受限于所處的平臺和團隊,于是,手術復盤成為了有效的提升方式。為了鉆研業務張斌將自己做過的800余臺手術進行了視頻錄制,容量超過30T,剪輯后供帶教學生及同事、同行借鑒學習。他說:“我會為每個患者建立電子文檔,并記錄手術全過程。術后,我會仔細觀看錄像進行復盤,針對每一個操作點進行仔細斟酌,并將自己思考通過線上線下的學術會議與同行交流探討,尋找更合理更優化的手術方式。”
此外,科室購置了腔鏡模擬器和各種血管吻合模擬器,讓醫生們在臺下進行反復的模擬練習。外科醫生還可以通過動物實驗,練習技術要點,提升臨床實踐能力。
注重人才梯隊建設 提升團隊國際化素養
作為主持工作的普通外科副主任、肝膽胰外科主任,張斌注重人才梯隊建設。目前,普通外科擁有84名外科醫生,其中博士占比約50%。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第一層次、國家百千萬人才、優青;有20余人分別在國家、省和市級學會或學組中擔任學術兼職,20余人次被評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藍工程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人才等稱號。
張斌認為,只有不斷提升人才水平,才能推動團隊技術更上一層樓。為此,科室采取了引培并舉的策略:一方面廣納賢才,為團隊引入新鮮力量;另一方面,深挖內部潛力,致力于激發團隊的內生動力。他鼓勵醫生們勇于探索,遠赴國內外醫學殿堂深造,以拓寬眼界、提升國際化素養。
同時,張斌注重外科學科的實踐能力。科室每年都會精心選拔一批有潛力的中青年醫生,派他們參加國內外的學習交流活動。這不僅是為了讓他們借鑒先進經驗、提升診療水平,更是為了鍛煉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此外,科室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職稱晉升和評價體系,并定期舉辦臨床技能大賽,以賽促練,提升醫生的技能水平。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療效和安全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方向。”張斌說,這條救死扶傷的醫者之路,承載著他從少年時期就懷揣的救死扶傷的夢想。未來,他仍將堅守在手術臺上,以醫者的仁心和精湛技藝,為更多生命續寫燦爛的篇章。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