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市血液中心專題:從過去有償獻血到如今100%自愿無償獻血;從過去不足2噸的采血量到去年的37噸;從手工擠血漿到擁有國際先進的采供血設備,從僅全血供應到現在10余種血液制品;從銀河廣場1處采血點到如今17處采血點……
38年來,徐州市血液中心在改革的春風中,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連續12屆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中國輸血協會優秀會員單位、全國表現突出采血班組、徐州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優秀單位……每一項沉甸甸榮譽的背后,是千萬情義徐州人的熱血奉獻,更是一代代血液中心人的艱辛努力。
核酸技術縮短病毒檢測“窗口期”,連續3年采血量超36噸
嚴控血液質量關,血源采供安全率達100%
1980年,徐州市血液中心成立。“當時僅有十幾名工作人員,年采血量不足2噸。”徐州市血液中心主任畢星秀感慨,38年彈指一瞬,如今,血液中心已擁有188位職工,“去年無償獻血10萬人次,采血量達37噸。”
說起80年代血液中心的情形,老職工李繼玲表示,血液中心成立之初,并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十幾個房間,5個科室,便是最初的血液中心。李繼玲直言,當時的設備簡陋到就連分離血漿都需要手工操作,血液檢測的項目也遠沒有現在的全面,僅有乙肝、轉氨酶、乙肝表面抗原等基本項目的檢測,直到1995年根據國家行業標準新要求,才將丙肝檢測納入其中。
而如今,走進徐州市血液中心大樓,現代化的業務綜合大樓,標準化的血液采供流程,國際化的先進設備和科技,讓人處處感受著時代的進步。“從采集、檢驗、分離、儲存、運輸,每個環節都嚴把質量關、安全關,保證血液的質量和安全。”畢主任說。
1000多平米的檢測室內,擁有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百萬以上進口設備20余臺,血液檢測的項目涵蓋了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轉氨酶、血型ABO、RH血等各項指標。“現在每天檢測約300人次左右,去年全年檢測99189人次。”依托核酸檢測技術,血液中心將艾滋病檢測周期從2-3個月降低至7-10天,大大縮短了病毒檢測的“窗口期”。“對血液檢測做到全覆蓋,提高輸血的安全性。”
供血室內,各種血液制品分門別類放在專業儲存柜內保存。畢主任介紹,過去供血以全血為主,而如今的血液制品已極大豐富,包括少白紅細胞、血小板、病毒滅活冰凍血漿、冷沉淀凝血因子4大類,按陽性、陰性分別存儲,其中,少白紅細胞和血小板又可細分為單采和輻照。
為了進一步提升血液質量,徐州市血液中心還通過崗位練兵、技能考核等措施,不斷強化職工理論基礎和操作水平。在2017年江蘇省崗位技能競賽中,徐州市血液中心選手王夢京、裴培培、劉佳惠分別獲得個人總成績第一、二、三名,王夢京更是憑借總分第一榮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在團體決賽中,徐州市血液中心以740分的總成績獲得團體第一。
目前,徐州市血液中心已連續3年采血量超36噸,供血半徑達100公里,血源采供安全率持續達到100%,用安全血液為生命保駕護航,未出現一例血液安全事故。
市民無償獻血知曉率達98%,固定獻血志愿者42569人
創新宣傳,變“要我獻血”為“我要獻血”
在李繼玲的印象中,自1988年我市率先實施無償獻血以來,不少愛心市民便參與其中。如徐州縫紉機廠的青年工人萬海,從1989年到1996年,期間無償獻血40次。“但當時都是被動地等待市民來獻血,雖有愛心人士,卻不成規模。而且,當時的采血點僅有銀河廣場一處,后來才逐漸增加了火車東站出口等采血點。”
2009年,由于新農合的實施,全市醫療用血猛增70%。正是這次突如其來的挑戰,堅定了徐州市血液中心變“要我宣傳”為“我要宣傳”,變“要我獻血”為“我要獻血”的決心,開始主動走出去招募志愿者。
2009年,徐州市血液中心成立無償獻血宣講團。“每一位職工都是宣傳員,也都是招募員。”畢主任說,通過組織宣講團進入部隊、高校、企事業單位,普及了無償獻血知識,提高了市民無償獻血意識,采血量日益增多。“去年全年宣講30余次。”
為了保證血液供應,近年來,在徐州市血液中心的帶動和發展下,壯大了5支志愿隊伍。如今,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已擁有固定獻血志愿者42569人、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隊伍2218人、稀有血型隊伍1340人、成分獻血隊伍1154人、應急獻血隊伍2162人。為了更好地服務獻血者,目前我市設立了17處采血點,“今年準備在市區范圍內再增設兩處采血點。”畢主任說。
此外,徐州市血液中心還積極探索、推進“市、縣、鎮、村”四級網絡無償獻血模式,村村建立聯絡站。“將無償獻血意識傳播到基層每一個角落,動員最廣大最普遍的愛心力量。”畢主任說,據第三方數據統計,目前,我市無償獻血知曉率已達98%。
正是有了這么多源源不斷的愛心與奉獻,在外地頻現“血荒”時,徐州市血液中心才保持了平穩充足的供應狀態,血液庫存量維持在110萬ML以上。
全中心無償獻血率達90%,“董曉紅獻血五百余次”
“以血液中心為榮”,打造溫馨的一站式服務
1998年7月13日,是李繼玲第一次獻血的日子,之后又陸續獻血31次。這是血液中心人的覺悟,也是身為血液中心人的光榮。“現在全中心職工獻血率達90%。”畢主任說,有一位叫董曉紅的老職工,曾獻血多達五百余次。
在員工爭做表率的同時,徐州市血液中心也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提高職工的幸福感,“今年春節組織了猜謎語、拔河、跳繩等文娛活動,職工人人參與,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和歸屬感。”畢主任調侃說,“我們現在的領導班子都快成‘三棲明星’了,唱跳兼備。”
雖然在全省范圍內,徐州市血液中心的人均工作量(采血量除以職工人數)是最大的,但職工卻從不言辛苦,“以血液中心為榮”的理念深入人心。獻血服務科、血費返還室等科室多次被評為“人民滿意醫療服務窗口”“五一文明崗”,溫馨周到的一站式服務讓獻血者從滿意到感動。“2010年夏季,血液庫存明顯下降的時候,職工自發加班,延長采血時間到晚十點。”
“北有哈爾濱,南學徐州市”。得益于一代代血液中心人的無私奉獻,徐州市血液中心才開創了“寒暑兩假不缺血,一年四季無血荒”的可喜局面,創建了獨具徐州特色的“以需定采,限型限量”的無償獻血模式。
“最多的一天,我采了263人” 無償獻血,彰顯一座城市的溫度
1989年,徐州市在全國率先突破年無償獻血超萬人。在血液中心工作30年的李繼玲,對此深有感觸。1989年,在義務獻血的同時,徐州同步開展無償獻血,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實施無償獻血的第三座城市。
而真正意義上的無償獻血,始于1998年10月1日。當年,《徐州市無償獻血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其實早在條例發布前的1994年,徐州市血液中心便在銀河廣場設立了一處無償獻血采血點,“最多的一天,獻血人員絡繹不絕,我采了263人。”
1998年,我市無償獻血連續10年超萬人;1999年,實現臨床醫療用血100%來自街頭自愿無償獻血;2003年,實現臨床用血(包括血小板)全部來自自愿無償獻血……一座有情有義的徐州,讓人倍感溫馨。
展望未來,不變的是希望,升騰的是熱情。徐州市血液中心仍將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不斷完善質量管理,牢固樹立“血液安全從我做起”的理念,持續加強內涵建設和科技進步,為人民生命健康撐起一片藍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