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護理頻道:在老百姓的眼中,護士的職責就是醫生的助手,給患者換藥,給病人扎針……其實,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及優質護理服務的逐步深入,護士早已不局限于給醫生“打下手”。
“糖尿病專科護士、傷口造口專科護士、PICC專科護士……”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護士已經走向了專科化培養的道路,她們擁有專業的護理特長,并成為某一特殊和專門的護理領域具有較高水平的專家型臨床護士。
采訪時,徐醫附院護理部主任劉玉平告訴記者:“多年來,我院持續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緊密圍繞‘以病人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深化護理專業內涵。同時,我院以培養高素質、高標準、高水平的護理專業人才為目標,不斷加強全院護理人員臨床、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和實踐,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方案和個性化、高質量的專業照護,提高患者滿意度。”以病人為中心,為病人提供更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在專科護士身上得到了最佳體現。
從小護士到大專家。如今,護理專科化發展已成為徐醫附院特色護理的一道金字招牌。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記者走近了白衣天使中的護理“專家”們。



專科護士 患者值得信賴的“專家型”護士
十年前,胃腸外科護士長杜月娥參加江蘇省第二屆專科護士培訓并取得國際造口治療師資格。那一年像她這樣拿到證的造口治療師,全國寥寥無幾。
杜月娥學成回來后,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護理部便成立了由杜月娥任組長的徐州地區第一個傷口造口護理小組。當年,杜月娥護理的第一個造口患者,至今記憶猶新。
“84歲的程老太,因腸梗阻、直腸腫瘤急診行腫瘤切除、橫結腸造口。由于高齡、肥胖,術后切口不愈合,連減張縫合線處也形成潰瘍,加上造口皮膚黏膜分離等因素,如何正確收集從造口流出的糞便,又有效保護傷口成了考驗護士的難題。”杜月娥說,有些傷口很長時間都無法愈合,醫生也未必能對付,但是她們有辦法。
杜月娥說的“辦法”就是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濕性愈合”理論,讓傷口處于濕潤的環境下,細胞生長可以加快一倍以上。她正是運用這一方法,通過2周時間的治療讓患者康復出院。而這之后,長達十年的時間里,杜月娥和護理小組成員與患者保持了近乎于家人的密切聯系。
“造口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因為疾病的原因,他們異于常人的排便方式,使他們承受更多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壓力,患者大多時間處于家庭自我護理,需要家人及社會的支持與關愛。”杜護士長說,為了讓患者更好的回歸社會,正常生活工作,小組成員利用休息時間,深入患者家中,開展護理延伸服務活動,讓普通的醫患關系升華為勝似親情。
傷口造口護理小組成立的十年來,小組的成員們不斷增添新成員,但一如既往地堅持開展活動,每年3一4次的義診、每年近百人的出院后造口護理和居家傷口護理。
“沒有開展專科護理培訓以前護士知識有限,只能為‘造口患者’做些簡單的擦洗、換袋工作。但‘造口’要伴隨患者一生,很多人回家后由于操作不當,出現皮膚潰爛等并發癥。而造口專家組的護士能為患者提供更專業全方位的護理指導。”徐醫附院護理部主任劉玉平告訴記者,所謂專科護士,就是在以護理專業分類的專科中,具有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臨床復雜、疑難、危重病人護理能力的護士,向病人提供質量最高的護理服務。她們是特殊或者專門的護理領域具有較高水平和專長的專家,更是病人眼中值得信賴的“專家型”護士。


護理升級 規范培訓專業人做專業事
人們常用“一針見血、扎針不疼”來形容護士輸液技術高超。但是,隨著靜脈治療工具、技術、藥物配置等的不斷革新,臨床采用靜脈輸液治療時對護理操作、輸液工具、感染控制、穿刺部位護理與維護、并發癥的處理等方面越來越關注,臨床護理已不再是一項單純的技術操作,而是涉及多學科、多層面的知識與技能,靜脈輸液治療專科護士為患者進行科學、規范的靜脈治療對于保障患者安全至關重要。
劉玉平主任告訴記者:“靜脈輸液治療是臨床護士的‘看家本領’。現在靜脈治療已不再是簡單的‘扎針’,而是一項集多學科的專業,需要解剖學、藥理學、生理學等等專業知識,經過專科培訓的護理人員,在為患者進行輸液治療時,加強了“血管保護”和“安全輸注”意識,更加關注患者安全和質量。 比如,對于需要長期及反復靜脈給藥的腫瘤患者,考慮到化療藥物的強刺激性,經過對患者的充分評估后,選擇合適的輸液工具,如PICC導管或者輸液港等。對于護士來說,如何正確的進行穿刺和維護?發生血栓及其他并發癥該怎么辦?這一系列的問題不僅需要專業化、科學化、規范化培訓,更需要同醫生、藥師之間多學科協作,為患者選擇最佳的靜療方案。換而言之,專科護士就是讓專業人做專業事。”
據了解,2008年,徐醫附院成立了靜脈治療護理小組,現有省級靜脈輸液治療專科護士6名,核心成員20名,開展培訓、會診、靜療現狀調研、修訂《靜脈治療護理手冊》、PICC門診、配合完善護理查房功能、中心靜脈管理系統、帶教省級靜療專科護士、解讀規范及指南、做好對口幫扶工作等工作。2015年成功申報建立了徐州市科協靜脈治療護理科技服務站,為全院及周邊地區靜療工作的正常運轉提供有力的保障。年穿刺PICC量約1500例,年維護PICC導管約4200例,PORT約500例,PICC門診量約6000人次。


人文關懷 以精細化護理溫暖患者
ICU是危重病人封閉式治療的地方,有“生命孤島”之稱。但對于危重癥病人而言,最安全的地方就是ICU,而最不能缺的便是日常護理。作為ICU的專科護士,需要熟練掌握機械通氣、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臨時心臟起搏、經纖支鏡氣管插管等操作配合及護理,嫻熟使用呼吸機、除顫儀、多功能監護儀等儀器。而根據不同情況,其使用方法都是不同的。每一種模式有什么作用,針對什么病種,她們都要全部掌握。同時,ICU專科護士與普通護士的不同之處,還在于其專業的判斷能力,她們要有預見病人病情趨向的能力。同樣是為病人洗腳,發現病人的雙腳溫度不同,專科護士就會敏銳地預見是否發生了血栓栓塞、偏癱等情況。
曾經有一位身患腦干膠質瘤的年輕小伙子,在徐醫附院ICU住了長達一年之久。由于病情很重,患者氣管被切開,離不開呼吸機,而且情緒很低落,脾氣急躁,不愿意配合治療。甚至故意弄臟床單,對家人百般刁難。專科護士作為重癥病人生命的“守護神”,大到病情監測小到生活護理,她們都盡力做到仔細周到。洗頭,擦浴,剪指甲,泡腳……在這位年輕患者無聊的時候為他播放好聽的音樂;在他病情允許的時候,把他推到走廊呼吸新鮮空氣。盡管由于氣管切開不能發聲,但相處久了患者的每個手勢所表達的意思ICU的專科護士們都能心領神會。而在關鍵的幾次搶救中,專科護士也發揮了其專業能力,提早預見到患者的病情變化,將其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優質護理不僅體現在基礎護理上、精細化的護理上,更需要人文關懷,需要擁有天使般情懷的‘專家型'護士。”劉玉平主任表示。


一病一品 “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個性化護理
今年,徐醫附院又提出了優質護理服務“一病一品”專科護理特色。一病一品就是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要求每一個科室針對自己科室的疾病特點,制定出相應的特色專科護理,每一個疾病具備一個高品質的專科護理特色服務項目,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專業照護。
目前,醫院很多科室都在開展自己的“一病一品”項目。劉主任告訴記者,以神經外科病區為例,針對垂體瘤患者開展的“一病一品”護理方案,從入院時的熱心接待開始,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評估,入院宣教;手術前的耐心講解垂體腺瘤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手術治療方法、術前準備、心理護理及術后飲食、體位、活動、疼痛、臥床并發癥的預防;手術后的細心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神志、24h出入量及電解質水平、傷口情況、患者面容、視力視野的改變等病情觀察,及時采取護理措施;住院全過程誠心給予患者生活護理、心理疏導、解疑答難、康復指導等全方位幫助;出院時和出院后給予溫馨送和愛心訪,出院指導、如何居家護理、電話隨訪、預約復查時間,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等等。
“一病一品”專科護理就是以病人為中心,通過“熱心接、耐心講、細心觀、誠心幫、溫馨送、愛心訪”貫穿患者入院到出院全過程的優質護理服務行為,通過護理人員的評判性思維進行綜合分析,為病人提供最佳護理方案和個性化、高品質的護理。



據了解,以患者為中心,以技術為核心的專科護理發展已成為臨床實踐發展的策略和方向,專科護士在加快專科化、提高護理質量、降低醫療費用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徐醫附院已經培養國家級、省市級專科護士共80位,打造了一支強大的專科護理團隊,覆蓋了靜脈輸液治療、危重癥護理、急診急救護理、心血管護理、糖尿病護理、手術室護理、血液凈化護理等16個專科。
“十三五”期間,徐醫附院將不斷加強專科護理建設,提高護理專業價值,使護理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真正解決患者的臨床難題,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方案和個性化、高質量的專業照護,使患者得到更加優質高效的護理。
徐州導醫熱線:05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