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11月2日,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江蘇專場)現場交流活動,在江蘇省無錫市人民大會堂拉開帷幕。
持續2個小時的活動,氣氛溫暖感人,一個個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講奉獻的好醫生、好護士模范典型,分享了他們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崇高精神的感人實踐。許多參會醫務人員表示,榜樣在前,使命在肩,不僅要學習典型人物解除病痛懸壺濟世的仁術,更要傳遞他們那一份對家國天下的熱忱和情懷。
“為醫護人員的神圣而感懷”
14時30分,會場內500余人自發起立,向入場的月度人物行注目禮,會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伴隨著視頻短片的講述,“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9月、10月的24位月度人物逐一登臺。山東省棲霞市人民醫院護士王亞萍為突發腦出血的市民跪地心臟按壓,成功將其從死亡線上拉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終身教授沈鎮宙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50載,他創辦的“妍康沙龍”,讓2000余名乳腺癌病人找到心靈歸屬;福建省南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治醫師李云華,在麻風村勤勉堅守23載,他帶給病人的不僅是醫術,更是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脊柱外科教授袁亮主動請纓赴高原,在海拔4000多米的那曲,帶領當地醫生完成多項高難度手術,填補了多項當地空白;5年來,北京協和醫院國家醫療隊數次前往特殊困難地區實施義診,交出了一份讓政府和群眾雙滿意的優秀成績單……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賀勝,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為他們頒發紀念證書和獎杯。在鮮花的映襯下,在優美的音樂中,這些優秀的醫護人員代表高舉起手中的獎杯,那一刻,醫者的榮光和獎杯一同在舞臺上閃耀。
“激昂的樂曲聲中,我的眼睛濕潤了,心中激情澎湃,為他們喝彩,也為醫護人員的神圣而感懷。我感覺到有一種可沖云霄的強大力量,更增添對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在新時代有新發展的信心。”身在現場的一位江西省皮膚病專科醫院醫務人員說。
“你們是白衣天使,象征著神圣、純潔和美麗;你們是春風化雨,用甘甜的雨露滋潤著患者的身心、澆灌著生命的生長;你們是社會良心,傳遞著社會溫度、彰顯著文明的高度。”李小敏在致辭時表示,長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享受更加美好生活,付出了辛勤努力、作出了無私奉獻,不僅為衛生戰線的廣大同志,也為其他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干部群眾樹立了優秀標桿。
據了解,“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網上推薦評議活動從今年6月啟幕至今,已經推選出近50名優秀醫生和護士。
動人的醫者情懷直擊人心
表彰環節過后,“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代表和十余位江蘇省優秀醫護人員代表站上舞臺,講述了自己的心聲。他們的仁心仁術,他們的醫者情懷,深深撞擊著現場觀眾和網友的心。
“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7月月度人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肝臟外科主任夏強,帶領團隊開展小兒活體肝移植至今已約千例。在巨大的手術風險和壓力面前,他也曾猶豫過,但一位捐肝救子的媽媽對他的信任和托付,讓他鼓足勇氣闖過險灘。“醫生和病人共同的敵人是病魔,只要醫患攜起手來,就一定能戰勝敵人。”
雖然服務的病人群體特殊,但“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8月月度人物、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醫院精神科護士長張桂英在與病人朝夕相處的27年中,始終待患者如親人。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她表示,國家盛會將健康中國建設提到了戰略高度,而她和同事正在為實現人民群眾的心理健康提供技術支持。她愿意盡己所能,為決勝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9月月度人物、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王擁軍是我國腦血管病診療領域的“大咖”,而在這位“大醫生”心中,最難忘的卻是一次基層診療的經歷。10多年前,他深入到甘肅一個縣城的養老院巡診,那里的20多位老人,一輩子沒有測過血糖,沒有見過醫療設備。分別之際,一位70多歲的老人依依不舍地追著車子跑,這一畫面讓王擁軍止不住淚流。“強基層不是口號,而是每個醫務人員的責任。如何讓先進技術更快地普及到基層,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10月月度人物、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護士長杜麗群已與艾滋病患者攜手同行12年。她說,有的患者不僅結了婚,還通過母嬰阻斷生下了健康的寶寶,迎來新生活。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杜麗群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了習總書記的報告,心情澎湃:“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堅持預防為主。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相信有黨的正確領導、政府的支持和全社會共同參與,艾滋病防控工作一定會越做越好。”
“小家”是成全“大家”的源動力
凌晨3時的急診重癥室患者床前,一位醫生和衣而臥……2015年12月,一張照片經媒體報道后引發數十萬網友點贊。照片中的主人公,就是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旭鋒。為守護一位15歲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他15天沒回家。“幸運的是,我的妻子也是急診科醫生,她對我的工作特別支持。我的孩子說,他將來也想做一名醫生,因為那樣,就可以和爸爸媽媽經常在一起。”陳旭鋒說。
江蘇省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呂國忠,被譽為“與災難同行”的燒傷專家。2014年江蘇昆山“8·2”大爆炸發生時,一個緊急電話把正在千島湖和家人慶生的呂國忠緊急召回了醫院。作為救援組主要成員,爭分奪秒的救治工作讓他把生日、把吃飯全部拋在腦后,直到第二天凌晨2時,一天多沒有吃飯的他回到辦公室,才看到了愛人頭一天送來的一碗面。面對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動和感激在呂國忠胸中奔騰,他毫不猶豫地吃掉了那碗早已餿掉的“生日面”。
徐彥梅是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興橋鎮衛生院接種醫生,那里外來流動人口很多,但徐醫生給自己的要求是“一個都不能少”。即使在母親癌癥晚期,徐醫生也沒有耽誤工作。“當時恰逢手足口病EV71疫苗臨床試驗的緊要關頭。我就把母親接到衛生院,白天忙項目,晚上把電腦搬到病房辦公,母親清醒時就陪著聊天,疼痛時就推拿按摩,睡覺時就撰寫報告。我覺得,我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個女兒,這兩個身份做好都不容易,但是再難也要做到兩不誤。”
職業使命永遠優于個人得失
在現場交流中,有兩位醫生的關系十分特殊,他們是同行,同時也是醫生和患者。
2015年7月4日,正在給病人做手術的江蘇省靖江市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胡方斌突發心臟主動脈夾層破裂,他忍住撕心之痛,打著嗎啡完成了手術。患者轉危為安,而他自己卻被送上手術臺,接受了4個大手術,昏迷了3天3夜。而胡方斌的“救命恩人”,正是江蘇省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當時正在日本參加學術會議的他,通過視頻遠程指導了12個小時,才最終使胡方斌轉危為安。
“在手術臺上,我就是掌控患者生命之舟的船長。船員遇到危險可以棄船而逃,但我不能。”胡方斌說,經歷過醫生和病人身份的轉換,經歷過在生死線上的痛苦掙扎,他對醫生有著特殊的感恩。他同時也表示,希望更多同行保重身體,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寧可透支生命,絕不辜負使命”,這是一位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的諾言。解放軍南京總醫院婦產科兼生殖中心護士長陳聲容把病人安康、職業使命看得遠遠高過個人得失,她曾代表國家,去槍林彈雨中的利比里亞維和,去強震中的海地去救援,被聯合國授予“和平勛章”。“生死就在一瞬之間,面對挑戰要果敢擔當。有機會走出國門,維護世界和平,我感到無上光榮。”
徐州健康信息: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