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一直都是老百姓對健康“獲得感”的迫切需求和期待。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昨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到2020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達標率達到95%以上,打造30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圈。此舉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群眾健康”醫療發展理念的體現,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風向的有力凸顯。
當然, 要實現打造“30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圈”這一目標,需要克服重重難關。要攻克時空維度的難題,要面對薄弱的基層醫療服務“家底”。無疑,需要建成更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居民能在30分鐘內獲得基本醫療服務,省去老百姓因“千里求醫”多出的路費、餐費、住宿費等附加開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還要攻克質量技術維度的難題,基層醫療機構建好了,必須配套考慮醫護人才的引、用、留、育問題,基層醫生的福利待遇需要提高、職業上升通道需要拓寬、職稱評定需要落實……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拿出可行性的對策加以解決。另外還要解決先進醫療設備的配給問題。醫療人才和設備決定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解決好質量和技術維度的難題,才能更好地為基層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而“患者對基層醫院的信任度”則是另一維度的問題。長期以來城鄉醫療水平不均衡,老百姓形成了“有病就往大醫院跑”的條件反射,這種思維定式會造成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無法接住由上持續下沉的優質醫療資源。扭轉“家門口只能看好小病”的認識慣性,除了加大基層醫療機構的宣傳外,更需落實好分級診療制度,明確公立大醫院診治下級醫院不能診治的疑難重癥、搞好醫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主要功能,讓“留在家門口看病”成為老百姓的首選。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