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近年來,江蘇省徐州市在政策落地上下功夫;堅持問題導向,在難點突破上下功夫;改革發展同向,在增強獲得感上下功夫,圍繞重點難點,深處著力、精準發力,深化改革探索,在公立醫院醫藥價格綜合改革、分級診療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要突破,堅持“三醫”聯動,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全力打好醫改攻堅戰,加快推進健康徐州建設,綜合醫改試點工作成效顯著,使改革紅利得到充分釋放,努力使醫改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強化頂層設計,層層落實責任
成立由黨政兩位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深化醫改暨綜合醫改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醫改工作體系,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既抓宏觀決策,也深入一線解決實際問題。把綜合醫改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工作的總體安排。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也多次專題研究新一輪綜合醫改,市醫改聯席會議不定期研究試點工作,積極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制定下發了《徐州市綜合醫改實施方案》、《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性醫改文件。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建立醫改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聯絡協調、督查落實等相關工作制度,層層分解任務、逐級抓好落實,確保責任細化到位。在國家、省頂層設計的框架下,徐州市有關部門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了63個政策文件。各地也結合實際,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綜合醫改的政策框架體系。同時,強化經費投入。市財政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安排工作經費,按照相對集中力量、集中資源的要求,把醫改投入作為優先領域予以重點保障,建立了穩定的衛計發展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考核,采取精準式“滴灌”,不搞粗放式“漫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市衛計委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財務監管機制,確保資金用在刀刃、撬動杠桿、發揮效益。
2015年10月,全市27家城市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這項工作牽涉面很廣、難度很大,市編制、發改、財政、人社、衛生計生、價格、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全力以赴,協同作戰,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有力保證了改革舉措平穩落地。目前,全市城市公立醫院運行平穩,邁出了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關鍵步伐。
著力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推動各級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實質性運作,明確職責,加強對公立醫院監管和績效考核,強化對醫療機構的績效考核、財務管理、收費管理、成本管理,切實把醫療費用(包括個人自費項目)控制好,確保門急診、住院均次醫藥費用增幅不超過5%;探索加快醫院去行政化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院長負責制,著重以院長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為核心,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管理,醫院中層管理人員由院委會成員與職工代表商議后擇優聘任,職工由科室負責人按照評聘分開、競爭上崗、擇優聘用或雙向選擇的方式聘用。推行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備案管理和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與崗位職責和業績相聯系的分配激勵機制,凸顯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落實政府6大項投入政策,加快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全面取消藥品加成、逐步破除“以藥補藥”機制,并逐步化解經核定的公立醫院長期性債務。堅持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認真組織市級價格談判,保障藥品質量,降低藥品虛高價格,讓群眾更多受益,也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騰出空間。按照價格管理權限,合理調整病房床位費、康復理療類等醫療服務價格,建立以合理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
加快構建分級診療制度
分級診療,看似在“分”,實質在“整”,徐州市采取綜合性措施,引導合理就醫流向。轉變基層機構服務模式,推動落實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促進基層首診。全面開展高血壓、糖尿病一體化管理分級診療改革,統一組織實施高血壓、糖尿病一體化管理“12321”模式和內容;推進城鄉居民個性化契約服務,以65歲以上老年人、孕產婦和兒童等為重點,加快建立簽約服務關系,擴大家庭醫生制度覆蓋面。8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家庭醫生制度和社區綜合健康管理,全面推進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推行縣鄉村一體化改革,推動醫療資源縱向整合,市區三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構建緊密聯合體,制定完善雙向轉診制度規范,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建立二三級醫院與基層機構的便捷轉診通道,建立醫療服務資源、利益共享機制,暢通“上轉”和“下轉”渠道,促進雙向轉診。發揮醫保、價格等政策引導,按照醫院不同等級,合理確定慢性病治療、康復和護理醫療服務價格梯度。實施差別化的醫保報銷比例和起付線政策,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引導參保群眾在基層就診。
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
按照“統一開發,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整體要求,進一步落實非公立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待遇,鼓勵引導社會辦醫,促進公辦與民辦醫療機構共同發展。促進社會力量舉辦高端的非基本醫療服務,繼續支持市腫瘤醫院與三胞集團、省人民醫院實行“本地資源+社會資本+醫院品牌”PPP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徐州仁慈醫院等民營醫院的能力建設。創新辦醫療服務開放領域,開展為申辦醫療機構相關手續提供一站式服務,突破原有政策框架,對社會資本舉辦僅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醫療機構和設備購置不作布局限制。創新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通過引進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和全國知名醫院品牌,以合資合作的方式共同舉辦新的現代化股份制醫院;進行企業辦醫院與社會資合資合作,徐礦集團與上海復星、泰康人壽合作完成徐礦總醫院新的門急診醫技綜合的設計和各項審批手續;通過徐州仁慈醫院托管徐州市工人醫院、徐州市財貿醫院,促進全市行業醫院的發展。創新社會辦醫療機構管理手段,開展民營醫療機構信用評價試點,利用信息手段,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監管模式。大力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加快形成公立醫院和非公立醫院良性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鞏固完善基層運行新機制
堅持不懈強基層,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一是深化基層綜合改革,做好基層醫療服務價格與公立醫院價格綜合改革的政策銜接,合理制定和適時調整基層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完善基層機構績效工資制度和財政補助辦法,實行核定任務與定額補助掛鉤、適時動態調整,切實做到“政府補償到位、績效考核到位”,鼓勵基層醫務人員多看病、服務好。二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扶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裝備項目,2016年,建成省級示范鄉鎮衛生院8個、示范村衛生室32個。三是狠抓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和基層衛生人才“百千萬”提升計劃,開展以全科醫生為主的基層骨干醫師遴選計劃。四是強化公共衛生計生服務項目績效管理,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高到50元以上。
醫改的效果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徐州市將群眾的實際感受作為衡量改革成效的根本標準。在“三醫”聯動推進醫改的同時,統籌醫療衛生改革與發展,把增投入、建體系與調結構、轉機制更好地結合起來,把醫療衛生機構規劃布局好、醫療資源配置好、人才隊伍培養好,結合“群眾辦事零障礙,服務群眾零距離”,強化醫療行為監管和服務改進,使改革紅利得到充分釋放,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