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4月12日上午,國家衛生計生委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甘肅衛生計生委劉維忠主任,介紹甘肅中醫特色的醫改,令人瞠目結舌,其中涉及治未病、師承、居民吃中藥百分百報銷等實際措施。
醫療不能當產業來做,治未病減少病人才是硬道
甘肅醫改除了認真貫徹國家衛生計生委的要求和推廣三明的經驗以外,主要有這么幾個特色。一是甘肅醫改思路上突出減少病人的目標,把醫改拓展到健康促進模式的改革,變改醫院為改健康。如果不減少病人,光靠改醫院很難把看病難解決了,病人越來越多,有多少醫生都不夠。
醫療不能當產業來做,但是健康可以做產業,單靠改革醫院,解決不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怎么才能減少病人呢?我們采取了五條措施:
1.大病調查和干預
從2013年開始,每年選擇群眾患病人數多、看病負擔重的五種疾病,對患病原因和干預方法組織專家調查一年,第二年在全社會發動老百姓干預這五種病。比如第一年干預了五種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病、白血病,這五種病甘肅有1300多萬人患病,這1300多萬人患病人群解決了,“看病難”就解決了。
比如說白血病。我們把這個寫到農村“健康文化墻”上,再過兩年甘肅白血病就少了,因為一個白血病每年要花費20多萬,所以白血病少了,甘肅“看病難、看病貴”也緩解了一些。所以,每年調查五種,現在已經調查了三年,這是一個減少病人的辦法。
2.疾病的排序
甘肅在全國有特色就是搞了一個疾病譜排序軟件,每個月排、三個月有多少人統計出來進行排隊,全省把疾病譜每個月都排出來。疾病譜排序在甘肅作用非常大,減少很多病人。
3.推廣“村級三件事”減少病人
第一件事,我們用“一病一墻”的方式,比如糖尿病一面墻,我們發動農民種苦蕎麥,多數糖尿病人吃了血糖就好了,用食療的方法解決慢性病。還有高血壓“一面墻”、高血脂“一面墻”,所以我們的“一病一墻”文化墻,人民日報發了一個評論“健康文化墻,猶如醫生在身旁”,好多農民在墻上照相、搞食療,提高農民的健康素養。
第二件事,每個月天一下雨農民沒事干了,村醫把農民召集起來,互相交流一些保健經驗,交流一些土方子,村醫講一些慢性病的管理方法,這是“健康三農”,在各個村都開展起來了,有好幾年了。
第三件事,我們通過超標,花了25元錢,給農民每戶發了一個“保健箱”,“保健箱”里有一個鹽袋子、有一個刮痧板、拔火罐器、體溫表,給400多萬農戶一戶發了一個,挨家挨戶培訓,現在基本培訓完了。
就一個鹽袋子,農民把鹽炒熱里面加一些茴香、花椒葉治13種病,比如頸椎病、甲狀腺結節、咳嗽、咽炎、腰椎間盤脫出、肩周炎、關節炎、胃疼等等,特別是治老年的前列腺肥大效果明顯,農民把一些適宜技術就掌握了。對于一些小病我們提出“保健在家庭,小病在鄉村,大病不出縣”。甘肅農民健康素養提高了,這是減少病人的重要方法。
4.健康教育進家庭
健康教育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每年搞四十多場健康教育講座,培訓醫生,醫生看完病給病人搞健康咨詢。我們在市縣電視臺免費播放健康養生節目,提高農民的健康素養,健康教育應該是醫療衛生最高境界。
5.縣醫院實行總額包干,患者越少,返還醫院越多
健康促進模式的改革我們采取了許多措施,效果非常好,我最近去渭源縣,住院率下降了16%,門診下降了3%,所以健康促進模式改革讓農民素養提高了。
過去醫生要增加收入,必須給農民多開藥、多檢查,現在我們在改革過程中,實行鄉衛生院、縣醫院實行總額包干,比如去年增了一千萬,今年農民得病少了,可能給你一千二百萬,今年農民得病多了,可能給你800萬,這樣就能派越來越多的醫生到農村入戶搞健康管理,搞慢性病管理,搞預防。通過這五個減少病人的辦法,落實了習主席講的“公平可及、群眾受益,改變醫院趨利行為”的目標。
甘肅特色是醫改方法
我們提出了三句話,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基礎的問題,用盡可能少的費用維護居民健康,走中醫特色的醫改道路。
1.醫療事故分析會
后來我們采取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醫療事故月分析會,鄉以上衛生院每月都去召開一次一次醫療事故分析會,把醫療事故的案例拿出來,比如醫生技術上出了什么問題,管理人員制度上出了什么缺陷,把醫療事故減少了40%。
2.醫院成立患者權益維護站,公平維護患者權益
后來我們采取了一個簡單的方法,衛生廳成立了患者權益維護處,市縣成立了患者權益維護科、維護部,各個醫院成立了患者權益維護站,患者有個告狀的地方。
我們設計了一個“四聯單”,患者只要一告狀,維權處就組織專家去評估,醫院有問題就給你“四聯單”通知,一聯給醫院、一聯給衛生廳、一聯給患者維權處,一聯給衛生監督所。衛生監督所跟蹤這個醫院,醫院得整改,醫院不整改就給你記錄不良業績,甘肅省的哪個醫院、哪個醫生存在不良業績,甘肅衛生監督所的網站上都可以直接看見,這個管理措施的效果非常好。
3.用盡可能少的費用維護居民健康
(1)中醫小方子治療抑郁癥
舟曲泥石流的時候,許多人由于恐懼,失落,睡不著覺,患了抑郁癥。后來北京一個中醫發了一個方子,很簡單,用黃花菜煮成水治抑郁癥就沒有問題,我調了兩噸黃花菜,用了12口大鍋熬黃花菜,一個人一個紙杯子,黃花菜一毛錢,紙杯子一毛錢,兩毛錢,七千個單子,一人花了1.4元錢,所有的抑郁癥都沒有了。
(2)從源頭上解決病因
舟曲泥石流期間環境溫度特別高,每天泥里冒出的氣臭的不行,我就帶領大夫干一件事,拿鐵锨把冒氣的地方壓住撒了漂白粉。舟曲當時第一任務是防疫。有一個甘肅的中醫發了一個方子,是黃豆、蒼術熬成水再撒滑石粉就好了,我說這個便宜,就用12口大鐵鍋,熬黃豆、蒼術水,實際藥是一毛錢,紙杯子一毛錢,第四天這個就問題就解決了。
4.甘肅政策中加了一個中醫,農民吃中藥百分百報銷
甘肅出臺了幾十條政策,全國醫改五項任務,甘肅六項,加了一個中醫。另外,給六個方法里頭每個環節里都有中醫,中西醫一塊兒搞。
再比如甘肅省廳機關每個處四項任務,西醫、中醫、預防和計劃生育,我說你不是西醫衛生廳,中醫西醫要一塊兒抓,每個處都在抓中醫,甘肅中醫特色醫改就抓出來了。城鄉居民吃中藥都百分之百報銷,引導他們吃中藥。比如看中醫是五塊錢,看西醫是六塊錢,村醫看西醫6元錢,包括耗材,實際不賺錢,如果開一張中藥方子賺5元錢,農民吃中藥五塊錢百分之百報銷,就是引導農民吃中藥。
5.西醫掛中西醫結合牌子,享受中醫待遇
另外我們在綜合醫院有個等級驗收標準,中醫西醫一塊兒加了,所以甘肅好多西醫院中醫都發展得非常好,一些縣級西醫院加掛了中西醫結合醫院的牌子,享受了中醫院的待遇,中醫院的床位是西醫院的1.5倍,另外中醫的掛號費也貴,我們省級名中醫治療費是32塊錢,西醫主任醫是8塊錢,中醫沒有檢查,西醫的檢查費高,加起來就比中醫還是貴。
6.省委組織牽頭稿師承,三年已經培養了3000人
另外,我們省委組織部牽頭,搞中醫師帶徒,全省選了1200個中醫師傅,帶3000個徒弟,前三年已經把3000人培養出來了,其中我們考核的時候,有30幾個人考核不合格開除了,開除完了還有30多個。去年,省組織部牽頭,財政廳、人社廳、衛生廳,第二輪的“中醫師帶徒”,甘肅的中醫原來是17000人,現在有中醫4萬多人,所以中醫起來了,中醫事業起來了,產業也起來了。
7.在醫改的措施上突出監管,降低醫療費用
2014年國務院醫改辦統計,甘肅的平均住院費比西藏還低。所以,醫改如果費率降不下來,老百姓是不滿意的,通過監管把醫療費降下來了。
(1)醫生之間處方用藥排隊,違紀者收回處方權
我搞排隊,四個排隊,醫生和醫生排隊,比如說抗生素使用量、營養藥使用量、門診輸液人次占門診人次的比例,排隊前幾名組織評估,不合理用藥的就對醫生搞處方權限制、處方權管理的制度,還要記不良業績。
比如我們省腫瘤醫院排隊的時候,有個大夫連續四個月抗菌素使用量全院第一,把他看過的病人組織專家評估了一遍,都用的最貴的抗生素,最后就把他副高職降成中級職稱,全院通報,記不良業績,禁止處方權。
處理完了以后,省腫瘤醫院平均住院費降4000元,抗菌素原來一個月最高是五萬七千塊錢,處理完現在最高的大夫一個月兩萬多元,全國上漲的價格,我們甘肅是下降的,五年我們處罰了五千個大夫,有的正高降副高,副高降中級,有的檔案里有不良業績,有的處方權監護,比如開的處方必須有另外一個大夫簽字,有的處方權限制,有的吊銷處方權,處罰了五千多大夫,所以甘肅的監管是個特色。
(2)嚴控重復計費
把全省醫院查了一遍,平均重復計費省級醫院每個住院病人700元,縣級是1100塊錢,我們查完,每個副主任帶隊開大會公布,處理了300多個大夫,甘肅重復計費一次性解決了,現在沒有人敢重復計費了,這是很惡劣的問題,大夫工資再低,也不能重復計費,重復計費是等于把錢白拿走了,這是一個毒瘤如果不解決,醫療費下不來。
8.醫改重點加大基層人才建設
甘肅省政府每年招5000多個醫學院大學生到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原來17000多人,現在翻了一番,招了18000多人到鄉衛生院,把人才問題解決了。
另外甘肅搞亞專業分化,過去甘肅人才都跑到發達省去了,后來我們搞亞專業分化,比如除了一科、二科、三科、四科,只要這個專家成長起來,我給你成立一個科,原來兩個專家一有矛盾就跑一個,我說這個科有什么值錢的,不能讓專家跑掉,所以這幾年甘肅衛生專家都不跑了,都留下來了。每年300人以上到國外進修,包括縣醫院的。
今日國家衛計委的發布會單獨邀請了甘肅衛生計生委劉維忠主任,介紹甘肅中醫與健康一體的特色醫改,是對甘肅醫改的認可。甘肅省作為第一批醫改試點大省,成功的經驗也必將全國推廣,我們期待下一批“中醫醫改”的崛起!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