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近日,一則關于“超級細菌”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恐慌。據外媒透露,中外研究人員在從人體內采集的細菌中,發現了一種能對終極抗生素產生強耐藥性的新基因MCR-1。它被認為已經具有在細菌種群間傳播和變化的高傳染性,而我國已有人曾受感染。
但后來又有人辟謠稱,與動物身上采集的細菌樣本相比,人類身上的細菌樣本中陽性比例較低,人們無須恐慌。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MCR-1有沒有藥可救、能傳染給人嗎?
源起于一篇《柳葉刀》上的研究報告
文章的源頭是一篇學術文章。11月18日,國際最專業、權威的醫學雜志《柳葉刀》的子刊《柳葉刀·傳染病》發布了一則最新研究報告《Em ergence of plasmid-mediated colistin resistance mechanism MCR-1 in animals and human beings in China:a micro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study》。研究發現,在中國人體內,發現了應對多黏菌素抗生素的MCR-1基因。

研究人員分析豬肉、雞肉以及人類患者身上采集的細菌樣本發現,存在一種特殊基因MCR-1,攜帶該基因的細菌對多粘菌素表現出強耐藥性,并且這種耐藥性還能夠快速轉移至其他菌株。
隨著人類對抗生素的使用愈加頻繁,細菌的耐藥性問題也日益凸顯,目前抗菌能力最強的多粘菌素被視為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線”。當青霉素、四環素等傳統抗生素逐漸失效時,醫護人員只能選擇多粘菌素。研究人員認為,MCR-1將使多粘菌素也喪失效力。
從2011年至2014年,研究人員從中國屠宰場的豬、農貿市場和超市販售的豬肉和雞肉中采集了細菌樣本,并分析了廣東和浙江兩所醫院患者身上的病菌。結果發現,從動物和生肉中采集的大腸桿菌樣本中,MCR-1基因出現率很高,且陽性樣本比例逐年升高;在1322個患者身上采集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氏桿菌樣本中,也有16個樣本含有MCR-1基因。
與動物身上采集的細菌樣本相比,人類身上的細菌樣本中陽性比例較低。研究者推測,MCR-1對多粘菌素的耐藥性可能源于動物,但已開始蔓延至人類。
焦點1:MCR-1基因有沒有藥可救
上述研究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中國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健華昨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MCR-1沒有想象的可怕,但是要引起相當的重視。
他說。在近年來,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導致此類感染幾乎無藥可用,迫使人們重新考慮多粘菌素類藥物,將其作為“最后一道防線”。而MCR-1目前不會對抗所有抗生素。因此,如果細菌存在MCR-1,也可以用其他藥物進行有效治療。但由于這個基因易于傳播,如果傳播到對其他藥物都耐藥的細菌體內,就可能沒有藥物能對付了。
華農獸醫學院副教授黃顯會也對MCR-1的治療表示樂觀。他說,如果對某種藥物敏感,也可以用其他藥物治療,只有細菌對所有的藥物都耐藥時才是無藥可救,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他說,此次發現的耐藥基因MCR-1僅介導較低水平的多黏菌素耐藥,最壞打算,如果一個細菌對其他藥物都耐藥且存在這個MCR-1基因,我們還有可能通過聯合用藥進行治療,但這需要更多的科學試驗研究。
焦點2:MCR-1基因有沒有傳染性
按照上述研究的說法,MCR-1已經蔓延到人類身上。但是與動物身上采集的細菌樣本相比,人類身上的細菌樣本中陽性比例較低。該研究發現MCR-1基因存在于細菌的質粒上,而質粒是一種可轉移的環狀DNA,很容易在不同菌株之間傳遞和交換遺傳物質。這意味著MCR-1可能會不斷擴散,最終協同其他耐藥性基因孕育出一種“超級細菌”。
黃顯會解釋說,該基因和質粒本身是沒有傳染性的,它們必須在細菌體內才能復制生存,從而使這種質粒和基因可以轉移到其他細菌。上述研究的研究人員認為,雖然目前MCR-1的發現僅限于中國,但該基因很可能像其他耐藥性基因一樣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他們為此呼吁,要緊急建立一個應對耐藥性細菌的全球協作機制,展開密切的監測與研究合作。
結語:
最近幾年有關超級細菌的新聞與研究接二連三地出現在國人視野,一大背景是抗生素的濫用(尤其在我國)。世衛組織日前發布調查報告稱,多重耐藥性細菌的不斷出現是對全球健康水平的最大威脅之一。而高盛公司資產管理部前主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在今年上半年表示,中國到2050年將每年有100萬人死于對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超級病菌”。俄羅斯科學家甚至宣稱,濫用抗生素在全球范圍內每年可能導致千萬人死亡。
對于超級細菌的一再出現,有人評價說:這是濫用抗生素的必然結果。應該向大家普及相關醫學常識。
眼下來看,各研究人員大多認為抗生素的濫用還沒到導致人類重回黑暗時代的嚴重程度,但是這個問題也足夠應該引起我們重視了。因為像網友說的那樣,“等大面積發生災難了,就開始蠟燭,點贊,感動,捐款了”,那時再努力怕為時已晚。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