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新聞:9月11日,第十八屆全國足踝外科學術大會在我市順利召開。會議得到國內百余家單位的支持,其中包括: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上海瑞金醫院、上海華山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內容涵蓋足踝科各個領域,包括足踝創傷、顯微外科、矯形、康復與護理等,反應了近年來國內足踝外科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介紹了各種內外固定、皮瓣移植、跟腱修復等新技術和新方法。
學界盛會吸引來了500多名專家
9月11日,云龍湖畔的開元名都酒店會議廳因第十八屆全國足踝外科學術大會的召開而熱鬧非凡——500多名國內足踝外科專家齊聚一堂,交流臨床工作與經驗,探討足踝外科的熱點和進展。
此次學術大會由江蘇省徐州市中心醫院(東南大學附屬徐州醫院)主辦,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足踝外科學組、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足踝外科工作委員會、SICOT中國部足踝外科學會、中華骨科雜志、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協辦。
這場學界盛會注重實用性、技術性和創新性。除了邀請國內著名足踝外科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傳播足踝外科領域最新理論和先進技術外,還針對不同層次學員的要求,推出繼續教育項目。由國內著名足踝專家傾力打造16個專題的足踝外科基礎課程,使參會代表獲得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會議期間還進行了《跟腱修復詢證醫學指南》發布會,由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唐康來教授主持,姜保國教授、張建中教授、徐向陽教授、馬聽教授等其他專家教授參會。從《急性跟腱修復詢證臨床診療指南》的實際意義、編輯要求及注意事項、診斷、治療、康復等方面進行解讀。
參與講座的專家個個都是學科領頭人
或許有人不清楚這場全國性會議的價值,那么我們來看肴專家們都有誰?
大會主席、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足踝外科學組組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姜保國教授,大會執行主席、中華足踝外科學會委員、徐州市中心醫院王愛國教授,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足踝外科學組顧問王正義教授,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足踝外科學組副組長、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唐康來教授,徐州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蔣明偉教授,南京市第一醫院桂鑒超教授,徐州市中心醫院馬超教授,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足踝外科學組副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矯形外科張建中教授,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足踝外科學組副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徐向陽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徐海林教授,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馬聽教授,西安紅會醫院梁曉軍,中山大學附屬二院宋衛東教授......
怎么樣,是不是已經看得眼暈了?這些“大腕”都是各自醫院的學科帶頭人,也是患者就醫時最愛掛的“專家號”,更是我國足踝外科發展的推動者。他們在相聚在徐州,開展高水平的學術交流,不僅對各醫院的骨科醫生提高業務技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對于在我市普及足踝外科疾病的預防及治療知識,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我市足踝外科水平居省內前列
與大外科和大骨科相比,大家對足踝外科仍有一定的陌生感,這是因為,足踝外科是一門新興學科。近十余年來,足踝外科在發達國家得到了迅猛發展,已經有多所專門治療足踝疾病的醫學院,綜合醫院里都成立了足踝外科,并設有足踝專科門診。在我國,足踝外科專業的起步稍晚一些,絕大多數的醫院在足踝部疾病的治療上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的趨勢學科越來越受到重視。
“隨著國民運動健身意識的普及,足踩部的運動損傷如踝關節扭傷等會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中老年人年齡漸長后,足部疾患也越來越多,包括拇外翻、扁平足、跖痛癥等;還有糖尿病足的發病率明顯增加,足踝部的交通損傷、足踝部的先天畸形,這些都會促使足踝外科病人得增加,需要專業專門的科室來為之服務。”本次大會執行主席、徐州市中心醫院王愛國教授說,在足踝外科的專業建設上,我市在全國范圍內先行一步。
2013年5月,徐州市中心醫院成立手足顯微外科,率先成為淮海經濟區三甲醫院的手外科中心。依托東南大學附屬醫院徐州市中心醫院骨科中心在淮海經濟區的影響力,采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從臨床,科研,教學全方位發展。成立后的短短三個月,該料已吸引了來自南京、常州、泰州、安徽省滁州、蕭縣、宿州等、山東省棗莊,河南永城等地的很多患者前來就診。慕名而來的就診者讓該科室住院區80余張床位顯得有些緊張。
學科帶頭人王愛國帶領團隊不斷鉆研技術,在手及足的創傷修復、再植與再造、畸形矯正、功能重建,四肢肢體離斷再植及功能重建、皮膚及骨關節缺損的顯微外科修復,骨感染、骨壞死、骨外露的顯微外科治療等方面精益求精。尤其在皮瓣、骨(關節)皮瓣移植及組合式指再造等方面首創多種術式,并率先提出并應用撕脫離斷血管進行斷肢(指)再植并獲得成功。此等成績令我市的足踝外科專業水平位居江蘇省前列,甚至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一定知名度。
神奇“微雕”術解除患者手足之憂
對于普通市民來說,醫學專家的坐而論道或許有些深奧,那么我們用一個日常病例來說說的足踝外科的神奇之處。
今年7月26日晚上9點多,徐州市中心醫院急診室送來了一個哭鬧不已的4歲男童,據了解,孩子是安徽靈璧人,下午跟父親逛街時,不慎將左腳絞進了后車輪。就外觀來看,傷處皮開肉綻,鮮血直流,左腳外側足背的外皮被大面積絞破,肌腱骨頭均裸露在外,傷勢極為嚴重。
王愛國會診后,馬上對孩子進行止血、清理傷口、修復神經,隨后,安排其入院。8月3日下午,王愛國安排孩子手術,“孩子左腳受傷引發神經壞死,想要恢復足部性狀功能,需要進行皮瓣移植。這個手術就是從孩子的大腿前外側取下一塊連皮膚帶肌腱的肉移植到傷處,從而起到修復作用。”
這個手術的專業名字叫“吻合血管的游離股前外側肌皮瓣修復術”,難點是接血管的環節——兒童的血管僅有1.0毫米左右,醫生要在顯微鏡下為孩子接上三條血管。術后,有10天左右的觀察期,如果沒有出現血管痙攣,血液供應不上的情況,則代表傷口已經愈合穩定。
當然,孩子在術后不久就順利出院了。可我們仍想問,這個手術為何如此“神奇”,能實現從大腿上取肉修復腳傷呢?
對此,王愛國解釋說,這就是手足顯微外科的微雕技術——在纖毫畢現的無影燈下,透過在高倍顯微鏡,醫生穩定靈巧的雙手用肉眼根本無法看見的“針線”縫合著細如發絲的血管和神經組織;只有經驗豐富、技術高超,才能幫病人將斷肢接上,將殘缺修復。
創制新技術保證血管接通運行
我們都知道移植之類的手術對吻合度有著相當的要求,那么怎么能保證新移來的血管跟原有的血管連接通暢昵?在這方面,王愛國是位經驗豐富的探索者,他所獨創的“端側吻合法”比傳統的“端端吻合法”要更安全更先進。
一股來說,在組織瓣移植方面,端端吻合法較為普遍。這種方法可以獲得有效的血管蒂長度,血管吻合體位方便,但是,需要犧牲一條主要血管,即使不導致組織壞死,也必然對遠端肢體血供生理平衡會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當肢體只剩下一條主干血管,則不可能應用端端吻合法來進行組織瓣移植。此外,由于供體血管口徑和受區血管口徑常存在差異,當差異較小時,可以通過擴大或縮小血管口徑來解決,但由于吻合口前后血流管徑變化,會增加血管危象的風險。
而他所創制的端側吻合法進行組織瓣移植可以完全解決上述問題。端側吻合法進行組織瓣移植時,不損失受區主干血管;當受區只有一條血管時仍可以進行組織瓣游離移植;可以解決血管口徑不一致的問題;使組織瓣移植修復創面更具有靈活性,可以分期多次進行游離組織瓣移植。
不過端側吻合法也有缺點,那就是手術操作相對較困難,吻合血管技術要求較高,因此,目前徐州地區也只有王愛國可以進行操作。在9月11日的第十八屆全國足踝外科學術大會上,王愛國將自創的端側吻合法進行了分享,獲得業界贊譽。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