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蜂蜜不夠,糖漿來湊,在蜂蜜里大量摻入糖漿等較低成本的糖類已成為這個行業公開的“潛規則”,與這種便捷的造假方式相比,檢測起來卻著實不易。現在“糖漿蜂蜜”終于有了“照妖鏡”,記者從江蘇檢驗檢疫局獲悉,該局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新近成功研發出糖漿標志物-X檢測方法,該方法適用于蜂蜜中大米、甜菜、木薯、小麥等多種糖漿的摻假檢測,不僅在技術上填補了國內空白,更將為杜絕蜂蜜摻假的不法行為,規范我國蜂蜜行業,提升我國蜂產品在國際社會的競爭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蜂蜜摻假問題由來已久,近年來更是愈演愈烈,在蜂蜜里大量摻入糖漿等較低成本的糖類便是摻假方式之一。由業內人士透露,使用糖漿制造假蜂蜜,其成本要明顯低于真蜂蜜,用果葡糖漿生產的“蜂蜜”,每噸大約4000元,而真蜂蜜的價格一般每噸在2萬到4萬元之間,“糖漿蜂蜜”的利潤可想而知。
雖然摻假蜂蜜對人體危害程度不及其它一些摻假食品,但摻假蜂蜜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更給我國蜂蜜走向世界帶來隱患。據悉,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年產蜂蜜約20萬噸,年創匯1億多美元,蜂群數量和主要蜂產品出口均居世界第一。
國內擁有純正蜂蜜最全的實驗室之一的江蘇檢驗檢疫局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早前成功攻克蜂產品中摻入大米糖漿的檢測技術難題,研發的糖漿標志物-R方法為國際首創,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蜂產品中大米糖漿檢測技術。經過近一年的實驗和大量數據的反復驗證,該中心又建立了糖漿標志物-X檢測方法,該新型方法較之以往的檢驗方法更加靈敏、簡便、準確,而且適用于蜂蜜中大米、甜菜、木薯、小麥等多種糖漿的摻假檢測。
近幾年,來自新西蘭的麥盧卡蜂蜜也越發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蜂蜜同樣假貨橫行,據統計,新西蘭每年大約只出產1700-2000噸的麥盧卡蜂蜜,但在全球范圍內,每年以麥盧卡名義出售的蜂蜜高達1萬噸以上,這就意味著,麥盧卡的假冒比率高達80%。揚子晚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江蘇檢驗檢疫局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正在積極推進與新西蘭麥盧卡蜂蜜協會聯合開展一項旨在鑒別麥盧卡蜂蜜真偽的國際技術合作項目,該技術將為兩國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一套準確可靠的麥盧卡蜂蜜鑒別技術體系,以促進中新貿易發展。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