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2014年度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創新實踐獎中,“大力實施‘天更藍’行動計劃,全面提升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獲得二等獎。
獎項背后,是我市實施“藍天工程”并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具體表現。
2012年3月,《徐州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提升工作實施方案》實施,正式拉開了全市新一輪“藍天工程”的序幕。
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首次提出實施“五大行動計劃”,“天更藍”行動計劃便是其一。幾年過去了,通過連續的“重拳出擊”,徐州的藍天白云多了起來。
這樣的變化讓人想不到
夏日的清晨,濱湖公園晨練的市民絡繹不絕。市民張大爺說,有事沒事就出去溜達,舞劍、打太極,呼吸新鮮空氣。現在藍天白云天多了,空氣更加清新。放在以往,根本不想出去鍛煉,這樣的變化真是想不到。
從不想到想不到,一位普通市民切身感受的背后,是我市改善空氣質量的決心。
去年徐州市空氣質量良好天數比前年多了46天,秸稈禁燒工作作了很大貢獻。今年賈汪區、銅山區秸稈爭取全面還田。特別是高鐵沿線、高速公路沿線、機場周邊等重點地區絕對不能發生秸稈焚燒。我市還做好秸稈多種形式綜合利用,禁止在溝渠河道邊堆集秸稈,避免污染水源。
作為老工業基地,重工業比重大,工業污染長期是“老大難”問題。
為推進“藍天工程”,我市各企業也在環保等部門的指導下,不斷改進工藝,降低污染。主城區工業企業正全力配合我市“退城入園”政策,分期、分批實現企業通過搬遷轉型升級、集約發展。市區小熱電企業正在有序推進“以大代小”,實現供熱替代。鋼鐵、焦化、電力等產業實施產能和污染物排放“兩個總量控制”,通過企業自律實現“天更藍”。
二級以上天數增幅全省第一
今年6月,市環境保護局正式發布《2014年徐州市環境狀況公報》。
2014年,徐州市大力實施“天更藍”行動計劃,圍繞“五大污染要素”,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據統計,2014年,徐州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的天數238天,優良率為65.6%,比去年同期增加46天,增幅居全省第一;PM2.5平均濃度為67.3微克/立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12.6%,下降幅度位居全省第三,超額完成年度考核目標;PM10、NOX、SO2、CO、O3-8h平均濃度均較2013年度有較大幅度下降。空氣質量綜合排名提升至全省第五名。
2014年,市區降水PH年均值由2013年的7.02上升至2014年的7.24,而兩個年份均未采集到酸雨樣品,說明徐州市區的環境空氣質量有變好趨勢。在廢氣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方面,2014年,全市工業廢氣排放量5488.79563億標立方米,全市廢氣治理設施處理能力為9414.48542萬標立方米/時,廢氣治理設施運行費用為187395.8萬元。
一組組反映空氣質量的數據背后,是我市推進“天更藍”行動計劃的扎實舉措。
6月26日,華鑫熱電替代壩山熱電簽約暨壩山熱電關停活動舉行。城區熱電整合工程是我市“天更藍”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合工程完成后,不僅能為我市東部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熱源,更提高了當地空氣環境質量和居民生活質量。
2014年,我市依法關停小鋼鐵企業57家,整合替代城區熱電企業3家,主城區化工企業全部實現退城入園,年耗能3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的節能改造全面完成。單位GDP能耗下降4%以上,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實施157項重點工程
省政府2014年一號文件《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要求:到2017年,各省轄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比2012年下降20%左右。2013年全省PM2.5的平均值是73微克/立方米。2017年PM2.5的平均濃度值將在58.4微克/立方米以下。
今年我市以實施157項重點工程項目為抓手,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大力實施“八項舉措”,確保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嚴格產業環境準入,嚴控高污染、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大力淘汰電力、鋼鐵等行業落后產能。認真落實熱電聯產規劃,推進大型發電廠集中供熱技術改造及供熱管網建設,完成市區范圍南區熱電和新匯熱電的整合替代。推進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全面完成年度331臺燃煤鍋爐淘汰任務。加快完成主城區工業企業的退城入園。
對環保不達標且治理無望的企業堅決予以淘汰,對完不成提標改造任務的企業實施關閉、轉產。按照《江蘇省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方案》,年內完成104家VOC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此外,我市還將嚴格落實“八個一律、三個強化”的施工揚塵管理制度,切實控制建筑、綠化、道路、拆遷等施工揚塵及渣土運輸污染。加強機動車排放污染監管、加大船舶大氣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秸稈禁燒和秋冬季落葉禁燒力度、繼續加大環保執法監管、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基礎研究。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