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中醫文化藍皮書——北京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5版)》日前發布,這是國內首次以年度報告形式發布中醫藥文化傳播方面的最新數據,分析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現狀,反映最前沿中醫藥文化新思潮,預測中醫藥文化發展新趨勢。
藍皮書分1篇總報告和13篇子報告,涉及北京市和全國中醫藥發展、中醫醫療服務、人才教育、中醫養生、服務貿易等十余個方面,由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主任、北京中醫藥傳播重點研究室主任毛嘉陵擔任主編,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機構專家組成的團隊共同完成。
中醫藥文化進中小學校園調研結果表明,有73.6%的北京中小學生看過中醫,愿意接受中醫藥治療,對中醫藥治療手段的認識多限于湯藥,了解中醫以“電視廣播、網絡報紙”或親自體驗為主要渠道;31.8%的同學表示樂意用養生理論來指導日常生活。
將中醫藥文化資源課程系統化,加強教師團隊的培養建設,是“授之以漁”的可行辦法。專家分析,這種探索與實踐目前在中醫文化進校園活動中獨樹一幟,系統化教師團隊建設是推動中醫藥資源課程化轉化的有效途徑。
將中醫藥基礎知識融入各學科中,是切實可行的推廣途徑。比如,語文、歷史、生物、政治、體育等課程都可以融合中醫藥基礎知識。語文教材中可選取《黃帝內經》等一些名醫古籍經典中的精彩內容;歷史課中將醫學史和醫學典籍的內容穿插進去,介紹歷史時代的醫學發展和經典著作;體育課中可增加太極、八段錦等運動。
數據表明,對于當前風靡各大電視頻道的中醫養生保健節目,累計有97.0%的受訪者有過觀看經歷,其中“有養生節目必看”的受訪者比例達到31.5%。隨著年齡的增長,“有養生節目必看”的選擇比例逐漸上升,其中60歲~80歲的對應選擇比例達到78.6%。
專家提出,豐富多樣的電視養生節目一方面增加了公眾對中醫保健知識的了解程度,對中醫知識起到推廣和普及作用;但也因所講知識的科學性難于充分考證,個別節目內容真假難辨等問題,給觀眾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在北京市受訪者中29%的人經常選擇中醫診療,67.8%的人偶爾選擇中醫診療,僅有3.2%的人表示從不選擇看中醫。這個數據雖然顯示,經常選擇中醫診療的人群還不夠高,但卻提示了中醫藥文化宣傳的重點目標是67.8%這部分人群。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