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中醫藥首個國家級規劃《中醫藥健康服務規劃(2015——2020)》(以下簡稱“規劃”)日前發布,全方位描繪了中醫藥服務大健康的產業之路。規劃特別指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要探索中醫養老服務新模式,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新建中醫藥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以及康復、臨終關懷等機構,并延伸提供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規劃還明確要拓寬投融資渠道,扶持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醫院、診所、專科醫院等,中醫藥將迎來社會資本的爆發期。
堅持中醫原創思維 逐步實現中西醫并重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的規劃指出,中醫藥健康服務是運用中醫藥理念、方法、技術維護和增進大眾身心健康的活動,主要包括中醫藥養生、保健、醫療、康復服務,涉及健康養老、中醫藥文化、健康旅游等相關服務。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解釋,規劃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這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的惟一的專項規劃,也是我國第一個關于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國家級規劃,對于全面發展中醫藥事業、構建中國特色健康服務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以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與過中醫藥國情調研、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張超中表示,該規劃以中醫為體,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這有利于復興中醫藥。國醫大師陸廣莘生前說過,現在中醫院95%中醫被西化了。如果按照規劃要求,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來進行中醫藥健康服務,無疑會逐漸扭轉“中醫西化”現象。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藥國情調研組執行組長陳其廣說,中醫藥健康發展規劃要提升到中西醫并重的高度來認識,中醫治未病是優勢,但中醫的作用不能只處于養生或者術后康復、慢性病維護階段,中醫在醫療中應發揮和西醫一樣重要的作用。復興中醫藥,關鍵在于醫療領域而不是養生領域,只有把中醫藥在醫療領域的工作做好,讓廣大民眾能夠體驗和認可傳統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中醫藥的作用才可能得到真正的重視。隨著規劃的真正落地,中西醫并重將逐步實現。
開拓社區居家中醫藥服務 發揮中醫藥治未病、慢病優勢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中醫藥在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上有獨特優勢。規劃指出,發展中醫藥特色養老機構,鼓勵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診室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有條件的中醫醫院開展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建立醫療契約服務關系,開展上門診視、健康查體、保健咨詢等服務。北京市非公醫療機構協會秘書長趙錫銀說:“中醫進入社區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但是中醫與養老相結合的項目進入社區,需要不斷地摸索,要逐步實現中醫藥對社區老年人進行慢病管理的模式。”
規劃指出,開展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試點,探索形成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的主要模式和內容。包括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新機構,以改建轉型和社會資本投入新建為主,設立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探索中醫醫院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延伸提供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北京市朝陽中醫醫院院長王和天說:“現在北京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養老是個突出的問題。中醫醫院和養老機構合作模式的探索,需要相關配套政策出臺。”他表示,二級和三級醫院是可以做到安排中醫專家去養老機構巡診,并且為養老機構提供藥膳、食療、運動等中醫慢性病管理服務。二三級醫院的中醫專家去養老機構巡診,需要相關費用等,這需要民政部門與醫療部門協作,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中醫醫院和養老機構合作,可以有效地解決大城市的養老問題。作為二級醫院,我們也愿意做這樣的嘗試。”
拓展投融資渠道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中醫藥
規劃指出,加強中醫診療設備、中醫健身產品、中藥、保健食品研發,重點研發中醫健康識別系統、智能中醫體檢系統、經絡健康辨識儀等中醫健康辨識、干預設備;探索發展用于中醫診療的便攜式健康數據采集設備,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融合,發展自動化、智能化的中醫藥健康信息服務。陳其廣認為,現在民營醫療和養生機構發展很快,雖然收費較高,但服務質量高、操作規范、療效顯著,而且有的已發展成為連鎖機構。大健康產業可以由小的機構來做,現在民營中醫藥醫療和養生機構不斷為適應市場需求,服務模式也在不斷創新。
和君集團合伙人王志剛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政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中醫藥服務項目,可以建立中醫藥發展基金,政府可建立基地,比如建立中醫藥國際旅游示范基地,這些示范性的項目吸納社會資本進來,社會資本和政府合作來進行基地經營管理。國家支持非公立醫療機構‘走出去’,可以由國家開發銀行或者進出口銀行對于‘走出去’的企業要給予具體的資金信貸支持。”
規劃指出,扶持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醫院、療養院和中醫診所。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允許藥品經營企業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鼓勵社會資本舉辦傳統中醫診所,鼓勵社會資本舉辦肛腸、骨傷、婦科、兒科等非營利性中醫醫院;發展中醫特色突出的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趙錫銀認為,現在有關民營醫療機構用地等扶持政策,有的地方政府機構落實得很好,需要以這些典范為標桿進行宣傳推廣。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