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高層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作了主題報告,對我國創新藥物發展戰略與現狀進行了闡述。
目前,很多跨國企業都面臨研發投入過高、風險增大的窘境,動輒幾十億的投入難保不打水漂。反觀中國,豐富的疾病資源和相對廉價的試驗成本,令眾多跨國企業垂涎,紛紛在中國設立研發基地。國內制藥企業坐擁這些優勢,長久以來卻難見好藥面世,桑國衛院士也覺得惋惜。他認為,中國企業和研發機構應抓住“十二五”發展契機,將我國的醫藥產業由大做強。
新藥研發成本僅為國外1/25
在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正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長。桑國衛說,當前加速生物醫藥科技發展,加快培育生物醫藥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藥品市場,很快就接近或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藥品市場,而且隨著醫改的深入推進,中國醫藥市場會越來越大。
桑國衛認為,我國的創新藥物研發以及醫藥市場發展,有利的因素包括經濟持續發展、國民收入增加、人口老齡化、城市化進程加速、國家對健康與新藥創新研發投入增加等。而且中國的新藥開發成本還比較低,相當于西方發達國家的1/25左右。這主要因為我國新藥研發過程中相關的費用比較低,特別是動物實驗。此外,我國的疾病種類比較多,既有發達國家的疾病,又有發展中國家的疾病,而且病人數量比較多。總的來講,我國需要的研發費用比國外要低。
他提出,新藥研發時間長、耗資大,國內企業可以在專利即將到期的藥品上做文章,有研發基礎的企業,可以挑選幾個快到期的藥進行研究,“ 一般新藥會有3年的研發周期,現在開始著手,爭取研究出兩三個重磅仿制藥,兩三年后人家的專利到期,這時,只要企業申請,政府都會批。”
他鼓勵中國醫藥產業突出自主創新和核心競爭力,讓新藥更多,大藥更大,醫藥平臺能夠國際化。他介紹說,“新藥創制重大專項”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發展成為醫藥科技強國、產業大國,綜合創新能力達到世界前5位,醫藥產業進入前3位,以實現保障我國人民健康、維護國家戰略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需要。
要用好審批新藥“嚴進寬出”特點
新藥創制過程中,要把握的一個原則是早期評價、早期淘汰。桑國衛認為,要淘汰就早淘汰,別到后期花了很多錢后才淘汰,所以早期就要用各種不同水平的細胞、因子、電離子通道的手術來評價藥物的毒性,及早淘汰沒有前景的候選藥物。在各種專項基金的支持下,各個重要的研發平臺都建立了篩選中心,可以篩選藥物的毒性,安全藥理學在創新藥物中的價值與重要性越來越高。
在新藥臨床試驗中,現在出現了“0期試驗”的概念,桑國衛說,這是促進新藥盡早臨床試驗,減少資源的浪費。但是0期資源的特點是數量有限,“非常有限的人體暴露,低于產生藥理學劑量的1%,沒有治療或診斷意圖”。目前第一篇0期試驗的文章是在2009年發表的。
他提醒,新藥創制必須重視成藥性評估,也要看到動物實驗不能完全預測臨床結果,老藥新用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國際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是出現固定劑量配比的復方,如萘普生和埃索美拉唑,大大減少胃潰瘍的發生。此外,重視模型新藥研發,可以大大加快藥物的開發速度,降低成本,有利于計算首例人體試驗的劑量,規范開發過程。
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對新藥的投入越來越大,開發難度越來越高,成功率極低。他指出,在研發費用方面,從上世紀60年代到現在,新藥研發投入增加了近7倍,做一個新藥差不多要8億~10億美金,真正能賺錢的藥品只占30%。但是進入臨床后,2期臨床和3期臨床的失敗率比較高,像抗腫瘤藥物即便進入3期臨床,也只有5%能夠進入市場,新藥進入臨床試驗以后,仍然有80%遭淘汰的可能。但桑國衛認為,中國跟美國不一樣,美國是“寬進嚴出”,進入臨床試驗比較方便,但是批準作為藥品上市很難,而中國是“嚴進寬出”,進入了臨床試驗,很少有藥物被藥監部門淘汰。
希望五年內出現“重磅炸彈”
“十二五”期間,中國會在哪些新藥上發力?桑國衛透露,現在我國有16個一類新藥獲得證書,24個品種正在申報,有近500個比較有希望的新藥正在進行研究。“有25%的新藥是生物藥,抗體占了1/3。在FDA批準的26種抗體藥物中有4種藥物的銷售超過40億美金,這是真正的‘重磅炸彈’,希望‘十二五’期間能做出一兩個中國的‘重磅炸彈’。”據悉,在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中,將把抗體庫、抗體結構分析、細胞構建、重組和優化作為抗體的關鍵技術,先解決關鍵技術,才有抗體藥物突破的可能。
桑國衛說,在創新藥物研發方面,不同藥物的著力點不同,化學藥方面希望做多靶點、分支靶向藥物;中藥方面強調傳承,在傳承的基礎上做中藥整體作用、多組分和復雜作用,以及多種庫的建立,然后臨床評價上要有符合中藥臨床特點的評價,最好是癥后評價和西醫評價都應用;生物藥方面把重點放在靶向性的治療方面。幾個熱點領域都在中國成立了不同聯盟,端粒酶方面要做抗端粒酶的疫苗,重組蛋白的開發主要是延長它的作用時間。
此外,加強重大精神疾病防治藥物的研發也是“十二五”期間醫藥發展的重點。全世界銷售量前10位的藥物中有2個是精神類藥物。現在中國有3000萬精神疾病患者,還有近3000萬隱性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衛生一定要引起注意,下個月開始,相關部門就會在上海、深圳調研精神衛生,為藥物研制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