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天舒□
關鍵在于規范化管理
問:如何理解多點執業這項措施?
答:目前,我國優質的醫療人力資源既“患寡”也“患不均”。多點執業,讓一些高水平、有專長的醫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能夠在兩個及以上不同的醫療機構服務,實現了優質資源的部分流動與共享,不僅是醫生個人所服務的范圍和群體擴大了,對所服務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安全質量的提高是有幫助的,對人才的培養也不無裨益。
多點執業,關鍵在于規范化管理,要避免“一放就亂”。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在保障和實施醫生多點執業過程中,要加強規范管理和積極引導,重點要充分注意到保障醫療安全,引導優質醫療資源流向真正有需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注意向二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傾斜。
不能成為“掛名大夫”
問:選擇多點執業的醫生,其角色與定位是什么?
答:在現有的醫療衛生體制下,醫生還是“單位人”,還沒有能夠完成“社會人”的身份轉換,也涉及醫生的養老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多點執業過程中,涉及所服務的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協調問題,要充分保障所服務的醫療機構正常的工作和服務。需要明確的是,多點執業不同于“走穴”或者“會診”,多點執業的醫生在所服務的醫療機構中,必須承擔正常的診療責任,而不是“掛名大夫”。
要考慮自己的精力、時間與醫療安全
問:多點執業的醫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多點執業的醫生,首先要保證在原單位完成正常的診療任務,又要保障在所服務的醫療機構完成應盡的責任,要保障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選擇多點執業的醫生,負擔會更重,所以多點執業在推行一段時間后,會發現新的問題,總結更多的經驗。
有一次,我問一位從國內去美國工作的醫生,為何只選擇在兩家醫療機構服務,而且都在同一個地區。他說,醫生的負擔本來很重,在一家醫院工作,壓力已經很大了。在不同的醫療機構工作,要承擔的責任和風險更大了,有些疾病需要持續的觀察和跟蹤,不可能丟下已有的患者不管,馬上去別的醫院從事診療服務。選擇多點執業,需要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要有相應的支撐能力。
所以,有意向選擇多點執業的醫生,要充分考慮到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