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炎癥性腸病(IBD)是一種復雜的慢性腸道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0月20日上午,為促進各學科之間的交流合作,提高醫務工作者對該病的認知和診療水平,由徐州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徐州一院牽頭主辦的第十一期“南京鼓樓&徐州一院炎癥性腸病(IBD)多學科診療學術交流會”在徐州一院消化內科會議室舉行。
會議邀請了來自南京鼓樓醫院,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徐州一院醫療集團、醫聯體單位的消化內科、胃腸外科、肛腸科、影像科、病理科、營養科等領域專家學者共同討論交流。

徐州一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科主任、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陳光俠教授在開幕辭中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希望大家積極建言獻策,分享IBD診療經驗及科研前沿,加強多學科之間的合作交流,為IBD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個性化的診療服務。


南京鼓樓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張曉琦教授、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吳旭東教授分別以《更高的治療目標,更新的監測手段——IUS在IBD管理中的應用》《CD治療困境與臨床診療決策》為主題,分享他們在IBD相關領域的診治經驗和疑難案例。
張曉琦教授表示,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經腹腸道超聲(IUS)作為一種無痛、無創、經濟且可重復的檢查手段,能夠清晰地顯示腸道的分層結構、腸壁厚度、血流狀況以及腸外并發癥等,在IBD的診斷和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吳旭東教授認為,克羅恩病(CD)治療上應遵循指南分層、平行治療、早期生物制劑治療等,加強患者健康教育及醫患共同決策,并根據患者疾病活動程度及嚴重程度進行個體化精準治療。


會議期間,專家團隊還免費對13位患有IBD及腸道潰瘍的疑難復雜病例進行了多學科討論。徐州一院超聲醫學科主任陳炳華教授現場為患者進行了經腹腸道超聲檢查,評估患者腸道炎癥程度。通過多學科會診,患者進一步明確了病情診斷,獲得了科學、規范、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參會人員也提高了對IBD及腸道潰瘍性疾病的診治水平。
陳光俠在會議總結中對IBD的未來治療前景進行了展望,她指出,隨著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不斷突破,IBD的診療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她希望各位同仁保持對科學的敬畏之心,持續學習,勇于創新,共同推動IBD領域研究的進步和發展,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力量。圖文:王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