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通訊員:李長鑫)都說“人老先老腿”,現在退休年齡都延后了,我膝蓋可不能“提前退休”啊!
疼成這樣,還能游覽祖國大好河山嗎?還能再跳廣場舞嗎?
疼痛難忍的膝蓋
張女士50多歲,剛到退休的年齡,正興高采烈準備開啟第二人生,膝蓋卻痛到影響正常生活,多走幾步路就疼得不行,要停下來歇會兒。從以前的健步如飛,到現在的一瘸一拐,張女士感嘆: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為了退休后的美好生活,她來到徐礦總醫院疼痛科,找到范后寶主任。
經范后寶診斷,張女士因為人到中年,身體機能發生變化,加上工作原因長期久坐、缺乏鍛煉,導致骨性關節炎,發生疼痛變形功能障礙。
【礦總說】體外沖擊波治療:不讓你的膝蓋提前“退休”!
膝骨關節病 的癥狀
○疼痛:通常為膝關節疼痛,表現為持續性鈍痛、或活動后加重的疼痛,且休息后得到緩解。疼痛可能局限于膝關節內側、外側、前部或后部,或彌漫整個關節。
○僵硬:早晨起床時感覺關節僵硬,活動一段時間后有所改善。
○活動受限:走一段路就得歇一歇,上下樓梯、蹲起、久坐后站立困難,或不能完成某些特定動作(如深蹲、跪坐等)。
○關節腫脹:關節周圍可能出現腫脹,尤其在長時間活動后或關節炎急性發作時。
○響聲與不穩定感:關節活動時可能發出摩擦音、咔嗒聲或彈響,像是“卡住”或“脫位”。
膝骨關節病 的原因
○膝關節疼痛一般多見于中老年人,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增長(關節保護功能下降)、過度運動(造成損傷)、肥胖(加重膝關節負擔)等。
○年輕人也可能因遺傳、外傷等原因患有膝關節疼痛,比如:家族史、膝關節損傷史(如扭傷、骨折、韌帶損傷等)、關節過度負荷運動(如跑步、跳躍等)、肥胖、長期重體力勞動等。
○膝骨關節炎的女性發病群體高于男性;骨質疏松會導致膝關節負重能力下降,女性因骨質疏松發生率較高,也會產生膝關節疼痛。
那該如何治療呢?在綜合考慮張女士的具體情況和疾病特點后,范后寶決定采用一種先進、無創的物理治療方法“發散式體外沖擊波”。


發散式體外沖擊波
這是一種采用特定沖擊探頭,利用壓縮空氣驅動手柄內子彈高速運動,撞擊治療探頭,產生沖擊波并傳導進入病變組織,實現消炎鎮痛、激活機體自我修復的無創治療方式。對于人體骨骼肌肉等組織的損傷、粘連、肌腱鈣化等有良好治療效果。有助于減輕疼痛程度,增強機體代謝,促進血管新生等。
膝骨關節病 藥物治療還是沖擊波治療?
○沖擊波治療與傳統的保守藥物治療相比,具有無副作用、無藥物不良反應的優勢,相對于傳統外科手術,有著方法簡單、非侵入性、安全有效、 并發癥少、患者痛苦小、治療周期短、治療風險低、治愈概率高等優勢,已成為非手術治療軟組織疼痛的重要方法,受到越來越多臨床患者的青睞,也因此被譽為“綠色療法”。
體外沖擊波 還能治療哪些疾病?
【軟組織傷病】
○肩部:肩周炎、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鈣化性岡上肌腱炎等
○肘部: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肱骨內上髁炎(高爾夫球肘)
○手腕部:腱鞘炎、手指關節炎、腕管綜合征
○膝部:髕腱炎、膝關節炎等
○足、踝部: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腱攣縮等
○頸、腰部:頸腰部肌肉疼痛、尾椎痛、腰椎第三橫突綜合癥、腰椎間盤突出癥
【骨組織疾病】
○骨折延遲愈合及骨不連、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中早期)
“范主任,治好之前我還能出去遛彎嗎?”“我想繼續做運動,管嗎?”
對于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范后寶給出溫馨提示:
○治療當天忌熱敷,避免腫脹。
○治療過程中,患者會感到酸脹疼痛,請及時與治療醫生溝通以進行沖擊能量調節。
○部分患者在治療后,治療處皮膚可能會發紅,一般半小時內可消退。
○治療后,當天多飲水,促進循環,排出炎性物質。
○一個療程治療結束后的初期,減少運動或者局部損傷處的發力,需休息1-2周,使治療部位充分痊愈。
此外,范后寶建議配合康復訓練,四個簡單的動作不僅在家就能輕松完成,還有助于增強肌肉力量、提升關節穩定性,并緩解疼痛感,更好地恢復關節功能,來看一下疼痛科溫雨婷醫生的示范吧——
01.股四頭肌肌力訓練

雙腿夾緊瑜伽磚或書本,向上抬
保持15秒,做5組
02.股四頭肌拉伸訓練

屈膝,大腿后伸
拉伸15秒,做5組
03.小腿三頭肌拉伸訓練

拉伸小腿后側
拉伸15秒,做5組
04.臀部肌肉拉伸訓練

感受抬腿一側臀部的拉伸
拉伸15秒,做3組
(功能鍛煉以不產生疼痛為宜,如有不適請門診就診,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
對于膝關節疼痛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除此之外,預防也很重要。
—保持適宜體重
—規律鍛煉
—改善運動技巧
—避免重復性或高強度沖擊運動
—合理飲食(如維持骨骼健康所需的營養素攝入)
看哪些病來疼痛科?
“簡單來說,和疼痛相關的疾病,都可以到疼痛科來就診。對90%以疼痛為首發的疾病,疼痛科都可以起到鑒別診斷的作用。”
常規診療范圍包括:
1、脊柱源性疼痛(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癥、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脊柱關節病等)、四肢關節疼痛(肩周炎、退行性骨關節炎、股骨頭無菌壞死、網球肘、腱鞘炎、足底筋膜炎等)、頜面部痛(舌咽神經痛、蝶腭神經痛、面部器官源性疼痛);
2、神經病理性疼痛(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糖尿病周圍神經痛等)、癌性疼痛;
3、心理性疼痛(無明確的病變和組織損害而患者感到有頑固性疼痛);
4、非疼痛性疾病(頑固性呃逆、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斜頸、失眠、打嗝、不定陳述綜合征);
5、慢性疼痛的亞健康管理。
參考文獻
[1] 黃菲菲,徐春香,吳偉偉.早期抗阻訓練對老年骨關節炎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后運動功能和預后的影響[J/CD].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20,12(12):46-49.
[2] 穆瑩,姚鵬.放散式體外沖擊波治療膝骨關節炎伴膝關節周圍韌帶鈣化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21,31(11):43-48.
[3] 鄭亞利,楊青山.體外沖擊波治療對膝骨關節炎患者臨床相關指標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1,49(6):717-719.
專家簡介:

范后寶 疼痛科科主任
主任醫師
徐州市醫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疼痛科專業委員會江蘇省委員
徐州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委員
中國中醫藥疼痛康復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非公立醫院協會疼痛學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非公立醫院協會麻醉分會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麻醉學會疼痛學分會委員
中國中醫藥全國委員會中醫微創專業委員會委員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