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醫線事跡:徐州市中醫院呼吸科主管護師李晴,也是徐州市第一批應急救援醫療隊的一員。大年三十,正和爸媽團聚時接到支援武漢的通知,她說:“如果需要,我去!”

記者2月5日電話采訪她的近一個小時時間里,她自始至終語氣輕松,充滿希望,只是一句“我現在就想在爸媽身邊哈哈”,讓記者忽地想起:哦,原來她也只是一個依戀父母的大女孩。
她像“向日葵”一樣,平凡卻溫暖
怕父母擔心,嘴上說“權當去旅游了”
李晴的微信名叫“向日葵”,頭像是一只憨厚可愛的斑點狗。
2010年從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畢業后,李晴就一直在徐州市中醫院工作,目前是呼吸科的一名主管護師。
大年三十那天,李晴回沛縣老家和父母團聚,正陪家人聊天,她的電話響了,是支援武漢任務的通知。接到電話,她當即表示:“如果需要,我愿意去!”父母得知女兒要去武漢,急著問:“去武漢?那里不是很危險嗎?”“不危險,我之前給你們說的,都是嚇你們的,沒那么嚴重。我還沒去過武漢呢,權當去旅游了!你們別擔心。”
嘴上說得輕松,李晴的內心卻是無比復雜的。她知道,武漢當時的情況很不好,內心一直忐忑不安。但職業的使命感讓她勇往直前,況且“我長期在呼吸科工作,我有經驗。”她笑著說。
為了省防護服,“只能少喝水,憋著”
“最期待摘下護目鏡,看到滿目清晰的那一刻”
大年初二,到達武漢后,李晴說,她的心反而安定下來了。“就像高考了,考前很緊張,真正坐在考場上,也覺不到緊張了。”雖然疫情嚴重程度超出想象,但醫院周邊超市仍然正常營業,這讓擔心斷糧、提前儲備了“干貨”的李晴放心了很多。
這是一場關乎生命的戰役,戰斗的號角已經吹響!初二到達,經過嚴格培訓,李晴和同去的護士們初五正式進入病房工作。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還有手套,他們笨拙了許多。“除了行走不便,護目鏡有水汽視線會變模糊,只能透過清晰的一個小角看病人床號,比平時費時費勁。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摘下護目鏡,看到滿目清晰的那一刻。”


李晴說,雖然絕大多數病人都有留置針,也不排除每天要為少數患者靜脈注射扎針。“戴著雙層手套怎么找血管?”李晴說,剛到那,他們就面臨從未遇到過的問題。“主要還是心理上不習慣。”克服了第一次“戴手套扎針”的心理障礙后,現在,她已經習慣戴著厚厚的手套為患者扎針了。
為了省防護服,他們還帶了紙尿褲,“但是太不習慣了,只能少喝水,憋著。”李晴說,目前他們是“三班倒”,休息時間,她只想瘋狂喝水,然后大睡一場。“工作時候精力高度集中,強度也大,出了病房,感覺緊繃的神經和身體,一下子塌了。”

懷孕八個月仍奮戰在一線的護士長、給江蘇醫療隊送來水果并附上貼心話語以表感激的當地市民、倍感感激又體貼他們辛勞的患者……嚴峻的疫情之下,李晴像她的微信名一樣,一路向前,一路收獲點滴感動。當然,還少不了來自家鄉領導同事親人們的、最強有力的愛與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