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當“120”急救電話接通的那一刻,“生命通道”也隨之開啟。從1部老式電話到現代120調度指揮系統,從1個急救站到14個分站,從沒有專業調度員到1分鐘內完成急救調度。徐州市急救醫療中心調度員的工作由簡入繁,一步步規范化、系統化、專業化。
電話這頭,是對生命的渴望;而在電話那頭,是她們用24小時執著的堅守,讓這條“生命線”暢通無阻。
早期接線員的工作設備
從1部老式電話到現代120調度指揮系統
如今,走進市急救醫療中心調度室,看到的是由多個屏幕組成的指揮調度信息臺和頭戴耳麥、給患者提供專業指導的調度員。但在2004年以前,這樣的景象是看不到的。
“當時,只有位于立達路老衛生局的一處急救點,一部老式電話,沒有專業的調度員。”市急救醫療中心調度科李會告訴記者,當時的急救電話都是由一些年齡偏大的醫生或者駕駛員、護士輪流接聽,人員不固定。在當時20平米的調度室內,僅有一個三抽屜桌子,桌子上放著一部電話和登記本,接到電話后,接線員便將患者的信息記錄下來,并轉告給救護車司機。
直到2004年,120急救調度指揮系統才正式啟用,“這是江蘇省首家,也是當時最先進的120調度指揮系統。”也是從這時起,調度員開始由專業人員勝任。“當時一次性招錄了6名醫學專業畢業的調度員,并且早在指揮系統上線之前的半年,便對她們進行了嚴格的培訓。”李會便是其中一位。
“120”調度員,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基礎醫學知識,還要對市區的每條道路了如指掌。據李會回憶,當時她們每天都要騎著自行車在市區各個道路上穿梭,將每一條道路分布以及道路上的標志性建筑物熟記于心。半年下來,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上繪制了各種路線圖。
“以前接聽急救電話,并沒有規定說非要用普通話,但2004年以后,統一要求使用標準的普通話。”李會告訴記者,為了口語達標,她們對著鏡子或者面對面反復模擬練習,看口型,聽發音,對說的每句話“咬文嚼字”,確保每個字的發音清晰無誤。“僅是練習普通話,就練了2個月。”此外,因為需要將地址與病人信息錄入到計算機內,所以對調度員打字的速度也提出了要求,于是她們便每天坐在電腦前練習打字,“練到手指發酸,才停下來休息一會。”打字速度快了,系統操作也就更加熟練了。
現代化市急救醫療中心調度室
從1個急救站到建立14個分站
李會至今還記得這樣一件小事:2004年以前,醫護人員跟車穿的都是白大褂,而當時的救護車是從后面開門,開門關門的時候很容易擠到衣服,很多時候一天下來,白大褂上就全是被擠壓的褶皺。2004年以后,硬件設備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車輛性能不斷提升,配置了統一的警燈、標識,“車輛可以從側門打開,工作服也變成了分體式的。”
市急救醫療中心的“脫胎換骨”,不僅體現在車輛的更新換代上,在120調度指揮系統及分站的建設上,他們也是大刀闊斧。
2010年,徐州市紅十字救護站正式更名為徐州市急救醫療中心,這一年,中心對120調度指揮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也是在這一年,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急救需求,市急救醫療中心規劃建設了9個分站。“由市二級以上醫院提交申報材料,我們嚴格把關。”李會回憶說,當時對每個分站都嚴格按照120統一規范進行驗收,比如必須要有連接總站的信息接入端口,設置專線電話等。2011年底,9家分站陸續達到驗收標準。“對分站進行統一調度,統一指揮,統一管理,每個分站服務于半徑3-5公里的區域,大大提高了出車速度和救援效率。”如今,市急救醫療中心已建立了14個分站。
在分站建設如火如荼的同時,省市縣120信息三級聯網調度也提上了日程。2012年9月,根據《江蘇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治體制建設規劃》的有關要求,我市完成政府采購程序。2013年10月,完全實現省市縣三級聯網調度目標。“我市7個縣市區建立了120急救受理平臺,可對全市的急救車輛實時進行監控,并承擔重大突發事件預警以及日常急救工作的統計。”
設備的更新,分站的建立以及省市縣120信息三級聯網的正常運行,保證了急救工作的穩步開展。2004年,市急救醫療中心出車14690車次,日均約40次;而到了2018年,這項數字便擴大到39615車次,日均約109次。
整齊劃一的救護車隊
從沒有專業調度員到1分鐘內完成急救調度
“以前沒有專業調度人員,再加上通訊不便,司機很難迅速抵達患者身邊。”而如今,當急救電話鈴聲響起,調度員接起電話,以專業、簡短、準確的語言了解患者病情、所處位置及其他需求,并在1分鐘內將病人情況及急救命令發送到最近的急救分站點。“我們是急救接警第一關,如果不能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情況、發布命令,就會直接影響后續所有環節。”
而每次接警,也不是一個電話就能搞定的。“接聽、聯系救護車、回撥,每次至少要打3個電話。”李會說,在接警后5-10分鐘內,必須要有一個回撥電話的跟蹤反饋,告之車輛已發出,安撫患者家屬情緒,另外也可以減少救護車跑空的幾率。“2018年,接聽120專線115545次,而我們的實際工作量,卻至少要乘以3倍。”
目前,市急救醫療中心調度科擁有8名專業調度員,建有4臺坐席,每天開放其中的2臺。人員執行白夜班分時值班制度,每班次2人。而且調度員每天需要提前10分鐘到崗,進行工作的交接處理。“在上下班高峰期時,4位交接人員還要同時在場半小時以上。”李會告訴記者,隨著呼救量越來越大,2019年她們將白班坐席增至3臺。
急救科普宣傳
另外,為打造健康徐州品牌,方便我市市區空巢老人、行動不便老人及特需人群的急救醫療需求,市急救醫療中心還開發了特色服務——“一鍵急救綠色通道系統項目”,24小時為廣大老年人及特定人群提供安全、優質的院前急救醫療咨詢和快捷、高效的院前急救醫療服務,暢通急救醫療綠色通道。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