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仁慈醫院/創傷頻道:47歲的常里才(化名)是賈汪大吳鎮程樓村人,平時跟著一個小工程隊在家附近的工地干活。2011年4月,他在一家工地干活,站在六層樓高的腳手架上砌體,移動時腳下一歪,從六樓跌落,后背重重著地,胸椎骨折,脊神經受損。被工友送到醫院,緊急進行手術,但回天乏術,一個月后出院回家,雙腿截癱。
臥床六年,從此常里才的生活只能痛苦地在床上度過。兩年前,家人發現長期臥床的他骶尾部皮膚破潰,不久右髖部也出現潰爛,買來消炎藥膏給他涂抹,但效果不明顯,潰爛的創面反而漸漸擴大,流出大量黃膿,疼痛難熬。不得已,家人多方打聽,聽鎮上的醫生說徐州仁慈醫院的慢性難愈性創面顯微修復科治療效果突出,將他送到徐州仁慈醫院求治。
接診的張文漢醫生檢查發現,常里才的骶尾部有一個6cm×6cm大小的創面,已經潰爛到骨質外露,流著膿性分泌物,皮緣紅腫明顯,右側大轉子有一個約1.5cm×2.5cm的創面,皮緣潮紅,右踝足跟部有一約1cm×1.5cm的創面,也流著膿性分泌物,皮緣紅腫明顯。診斷為骶尾部褥瘡IV期,右側大轉子褥瘡II期。
褥瘡IV期,又稱深潰瘍,壞死潰瘍期,這個時期潰瘍侵入真皮下層、肌肉層、骨面等部位,出現感染擴展,更出現了全層組織缺失,常常伴有骨、肌腱或肌肉外露,傷口創面的某些部位出現腐肉或焦痂,通常會有潛行或隧道。患者的病情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
劉衍松主任、曹天勇醫師、張文漢醫生三人手術團隊在全麻麻醉下,對患者實施了“骶尾部慢性潰瘍創面清創+創面負壓引流術”,手術順利圓滿,手術團隊對患者的創面進行細致徹底的清創后,又實施了創面負壓引流術。
創面負壓引流治療,即NPWT,于1997年由Morykwas提出,經過10余年的改進與完善,NPWT的儀器和負壓敷料已非常精準、便捷。用法是將專用特殊的負壓泡沫敷料覆蓋創面,通過吸盤、管路連接負壓儀器,在引流傷口的同時,刺激新生血管形成、縮小創面。NPWT能創造一個理想的封閉環境,有助于防止院內感染的發生,同時減輕組織水腫、充分引流,提高傷口對感染的抵抗能力。目前NPWT已廣泛用于治療褥瘡等各種類型的創面。
術后,經過醫護人員細心的護理及對癥的抗感染等治療,常里才的創面以可見的速度開始恢復。大半個月后,創面負壓裝置拆除,又清潔換藥數日,確定創面穩定,12月15日,劉衍松主任手術團隊再次為患者進行了骶尾部慢性潰瘍修復+臀上動脈穿支皮瓣修復創面術,第二次手術同樣很順利,“術后,對患者給予抗感染、消腫、局部燈烤保溫等對癥治療,一段時間后,患者的皮瓣血運良好,右側大轉子創面肉芽生長良好,修復手術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功的手術換來了患者的由衷信任。出院后不久,在家休養的常里才給劉衍松主任打來電話,訴說自己的骨關節有問題,還想到仁慈醫院來治。劉主任給他推薦了關節外科,叮囑他好好康復,等還需要換藥、自行愈合的右側大轉子創面情形穩定后,再來治療關節的問題。
專家名片

劉衍松 慢性難愈性創面顯微修復科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顯微外科醫師分會慢性難愈性創面顯微修復委員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繼續教育學委員會委員;中促會骨傷科分會骨顯微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州市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手外科學組秘書委員;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從事手足顯微外科十余年,工作期間協助完成徐州市科研課題一項,于淮海地區率先組建慢性難愈性創面修復中心,集中開展糖尿病足、褥瘡、靜脈性潰瘍、外傷后傷口不愈合、放射性潰瘍等慢性難愈性創面的修復治療。
技術擅長:糖尿病足、褥瘡、靜脈性潰瘍、外傷后傷口不愈合、放射性潰瘍等慢性難愈性創面的修復治療。
出診時間:星期四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