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仁慈醫院/創傷頻道:突然一聲緊急的喊叫“救命!醫生,快來救人!”打破了了大廳的靜謐,人們紛紛往發聲處看去,只見一位女性蹲著,旁邊一個老人躺在地下。這時候徐州仁慈醫院急診科的醫生護士快速反應,已經沖到了倒地的老人身邊。

病人突然昏厥在急診室門前
此時,大屏時鐘顯示14:10分。
急診科醫生觀察到張大爺面色青紫,無自主呼吸,頸部動脈未能觸及,瞳孔擴大,判定病人發生了心跳呼吸驟停,于是迅速實施胸外心臟按壓,同時用搶救床將張大爺推入搶救室進行進一步搶救。
驚魂未定的張女士介紹,躺在地上的是她父親,當天上午父親在家感覺莫名的感覺胸悶,胸口疼痛,于是中午吃過午飯,便她便帶著父親來到徐州仁慈醫院,想讓醫院的專家給看一看。
誰料剛走到仁慈醫院門診大廳,父親就意識不清,突然倒地,臉色發青,叫喊也沒有反應還不停的吐白沫,于是她急忙大聲呼喊。她后怕的說,“幸虧是在醫院,要是發生在路上就不堪設想”。

醫護人員與死神展開角逐
在張女士陷入后怕和擔憂時,急診科的醫護人員投入到緊張的搶救之中。胸外心臟按壓——開放氣道——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氣管插管——接呼吸機——開通靜脈通路——-應用搶救藥物——心電監護——脈氧監測——電除顫……一系列的搶救措施井然有序且迅速的進行。
門外是將一切希望寄托醫生的家屬,門里的搶救室內安靜的可怕,除了主持搶救的醫生命令式簡短迅速的話語,再也沒有了別的說話聲,參與搶救人員各司其職圍在搶救床邊,在努力搶救的同時,大家都會不時的抬頭去看搶救儀器上的數值,看一眼之后繼續投入搶救中。誰都知道,在搶救心臟驟?;颊叩臅r候,時間就是生命,時間越長,搶救成功率越低。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在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下,14:30,張大爺面色開始紅潤,意識恢復,儀器顯示的一系列生命指數趨于安全值,到這時,醫護人員才算松了一口氣,護送轉入ICU進一步進行高級生命支持。

20分鐘挽回一條生命
從發生險情的14:10,到搶救成功的14:30。短短的二十分鐘,是生與死的距離。仁慈醫院急診科的醫護人員向我們完美的栓釋了什么叫生命所系,性命相托,什么是專業,什么是團隊。
急診科張護士長介紹,張大爺這種情況屬于心跳呼吸驟停,沒有心跳了就是我們常說的猝死,這種心跳呼吸驟停超過3秒鐘,出現黑懵現象;心跳停止5-10秒,出現暈厥,心跳停止15秒——昏厥、抽搐,心跳停止45秒——瞳孔散大,心跳停止1-2分鐘——瞳孔固定,心跳停止4-5分鐘——大腦細胞不可逆損害。
張大爺這次正好倒在醫院門診急診科旁邊,得到了迅速搶救。如果是在院外發生意外,沒有及時得到有效的搶救措施,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護士長還介紹道,猝死由于其發病急,往往出人意料,突然的呼吸、心跳停止,處于臨終前狀態,如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復蘇措施,則必然導致死亡,所以有條件的情況下,如若他人發生了心跳呼吸驟停,一定要進行心肺復蘇。因猝死大部分發生在院外,常常等醫護人員趕赴到現場時已失去了搶救的良好時機,減少了復蘇的機會,這是非常遺憾的,所以對復蘇知識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大量實踐證明:
4分鐘內進行復蘇者,可能有50%被救活,4--6分鐘內進行復蘇者,10%被救活,而超過6分鐘存活率僅4%。
心臟驟停
1.意識突然喪失,對刺激無反應;
2.大動脈搏動消失;
3.無自主呼吸或瀕死喘息等 ;
4.面色蒼白或紫紺,瞳孔散大
心肺復蘇
部位:雙乳頭連線的中點
定位:找到雙乳頭中點,一手掌跟置于中點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疊加之上,手指鎖住,交叉抬起。
按壓方法:按壓時上半身前傾,腕、肘、肩關節伸直,以髖關節為支點,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進行按壓。
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
按壓幅度:胸骨下陷5-6cm
壓下后應讓胸廓完全回彈,雙手不能依靠在胸壁
人工呼吸
口對口:開放氣道→捏鼻子→口對口→ “正常”吸氣→緩慢吹氣(1秒以上),胸廓明顯抬起,10-12次/分→松口、松鼻→氣體呼出胸廓回落
復蘇成功的有效標志
有可觸及的大動脈搏動恢復。
顏面、口唇、甲床紫紺轉紅潤。
出現腦功能恢復跡象,手腳開始抽動、掙扎,肌張力增加,吞咽動作出現。
自主呼吸恢復。
徐州健康熱線:015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