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仁慈醫院/創傷專科頻道:今年50歲的孫師傅,操作機床時,右手不慎被生生擠斷。送到醫院被診斷:直接回植已無可能。為了讓患者重新“找回”右手,徐州仁慈醫院制定了一個特殊的手術方案——將右手“種在”患者左腿上,通過“寄養”,再移植回去。7月16日,徐州仁慈醫院專家們完成了一臺高難度手術,一名患者右腕以下部分,被成功“種”在左小腿上,術后幾天觀察看,患者右腕情況良好,大約3周左右,右腕就將被重新移植回位。
操作機床被擠斷右手 家人請求保住手
今年50歲的孫師傅是安徽蕭縣人,7月15日下午,他在工廠操作機床時,不慎被機床擠傷右腕,致右腕以下部分離斷。工友將孫師傅送到醫院初步處理后,當晚就被轉院到徐州仁慈醫院。
接診醫生介紹,患者是被幾噸重的車床擠壓,導致整體的手腕完全離斷。雖然患者離斷肢體保存尚完好,但是手腕擠傷嚴重,損傷了大量組織。“患者送來時已出現休克、出血較多現象,病情危重”, 徐州仁慈醫院業務院長石榮劍表示,傷者轉院過來時,斷肢已經缺血約6個小時,這些因素表明,斷肢重新移植回去已即無可能。
按照一般的常規處理辦法,患者只能選擇截肢或者短縮再植。然而,這樣的結果讓孫師傅和家人無法接受,家人表示,孫師傅是家里的頂梁柱,平時身體強壯,他根本無法接受截肢的打擊。家人請求醫院,無論如何產生何種風險,他們一定要保住孫師傅手。
斷肢寄養在腿上 手術初步成功
徐州仁慈醫院手足顯微外科專家團隊經過反復論證,制定了“保手”方案。具體方法是:將患者的右腕“種”在小腿上,待患者寄養肢體成活、全身情況恢復良好后,再開展寄養肢體原位回植術。
寄養肢體手術進行了8個多小時,該院的石榮劍帶領多名手足顯微外科專家,共同協作完成手術。醫生先為患者右腕清創、小腿血管和腕部動脈血管吻合,然后外固定支架固定固定掌骨于小腿上,小腿島狀皮瓣修復手背創面,再次吻合剩余動靜脈血管,前臂殘端清創血管神經肌腱標記后VSD負壓吸引覆蓋創面,最終斷手完美的“種”在了小腿上。
該院專家表示,該臺手術存在兩大難點,一是必須讓患者手腕血管與小腿血管相吻合,因手腕和腿部血管存在變異,專家要將斷肢血管和小腿內側的血管盡可能實現匹配吻合,為斷肢提供足夠血供,利于斷肢成活、恢復。專家們選擇了患者的左小腿內側作為“土壤”,手掌部分向下,保證了血液循環通道更加通暢。其次,患者的手腕、小腿側皮膚組織都要進行相應的切割,專家們盡可能保證減少損傷面積。
“長”在腿上的右手恢復良好 下步將進行回植
專家表示,斷肢寄養手術成功后,右手如今已成功適應了新“土壤”,昨天是術后第五天,根據檢測儀器顯示,患者的右手看起來血色紅潤、血液循環非常好。接下來,患者還要度過約10天的危險期。等到斷手在小腿上寄養3-4周成活后,就可以順利進行回植手術。
“從目前情況看,患者的右手恢復情況良好”,專家表示,在右手“寄養”期間,患者要進行進一步的消炎及藥物治療,便于右手整體血管恢復。“‘寄養手術’成功,意味著最大難點已經被突破。”不過專家也表示,患者“找回”右手后,還要進行長時間的康復訓練,以便讓手臂各項功能逐步恢復到位。
據了解,寄養再植是斷肢再植領域難度最大、要求最高的再植技術,不但要求術者具備過硬的技術能力,同時也是對患者身材條件和意志力的考驗。
徐州仁慈醫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