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礦總院頻道:(通訊員 鄧永紅)徐州很多人一感到關節疼痛,就想當然認為是受涼或是風濕,其實不然。徐礦總院專家提醒,引起關節痛的疾病很多,患者要有正確的就診觀念與意識,切勿耽誤病情。
病例:68歲患者關節疼痛數月
今年秋季,68歲的劉女士莫名感到肌肉、關節酸痛。她以為受了涼,沒在意。兩個月后,她的關節疼痛更厲害了,稍微一動就疼得直冒冷汗。劉女士到疼痛科就診,查不出來病因,她打了臭氧、封閉等,均無法緩解疼痛。
一個偶然的機會,劉女士找到徐礦總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黃俊穎。黃主任在為劉女士檢查之后,發現她的肌酶值已經高達1900多,而正常人的肌酶是在<200的范圍內;再通過肌電圖檢查,最終確定她所患的是多發性肌炎。通過系統治療,劉女士的病情得到了很好控制,肌酶也從1900多降至800,全身酸疼無力得到了明顯緩解。
提醒:引起關節痛的疾病有哪些?
很多人感到關節疼痛,就去看骨科或者疼痛科,這是一個誤區。風濕免疫類疾病的發病原因尚不明晰,一旦發病只有及時正確就診才能得到適當治療。
黃俊穎主任為我們講述了幾種常見的引發關節疼痛的疾病種類:
1、以關節炎為主的: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RA),強直性脊柱炎(AS),銀屑病關節炎。
2、與感染相關的:如風濕熱,萊姆病,賴特綜合征,反應性關節炎。
3、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原發性干燥綜合征(pSS), 系統性硬化癥(SSc),多發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血管炎。
怎么鑒別是哪種疾病導致的關節痛?
1、根據起病特點與發展過程:
類風濕性關節炎:大部分處于亞急性狀態。
原發性OA:隱襲起病、緩慢進展。
痛風(gout):起病急驟,關節腫痛24小時達高峰。
2、根據持續時間與演變:
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晨僵,腫痛時間至少6周,隨后出現程度不同的關節損傷;輕者滑膜肥厚;重者關節畸形強直。
原發性OA:初期可能無癥狀或僅有輕微不適感;不知不覺中產生粗大骨性結節或者畸形,此時關節痛可能加重,也可能無改變。
痛風:多于2周以內發作,關節完全可以恢復正常;也可能在數月、數年后間歇發作,越來越頻繁,癥狀越來越重,大多病例侵犯的關節越來越多,最終成為永久性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晚期可導致關節畸形和病殘。
反應性關節炎:無論癥狀持續長短,最終完全恢復,一般不留后遺癥。
3、痛的性質及與活動的關系:
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一般尚可忍受,呈四肢關節游走性發作,有時活動后癥狀減輕。
原發性OA:疼痛輕,多于活動(久站、走路多)后疼痛加劇。
痛風:疼痛劇烈難忍。
■專家介紹:黃俊穎,副主任醫師,風濕免疫科主任。熟練掌握風濕科領域的理論知識、臨床各種疾病的診治及關節腔穿刺,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發熱待查、骨關節炎、骨質疏松、肌炎、皮肌炎、血管炎、硬皮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風濕免疫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