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8年前的一天,徐州15歲男孩小陳發現,自己的胳膊老是疼,特別是在夜里,更是疼得厲害。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骨科醫生曹貞國接診后,經過仔細檢查和穿刺活檢判斷孩子得的是“尤文氏肉瘤”,是骨科里癌癥。
當時小陳父母也輾轉多家醫院,不少醫生都建議截肢,就在這個時候曹貞國的一個治療方案,讓小陳保住了胳膊!改變了孩子的一生!
轉眼間,8年過去了,就在這個5月,小陳結婚啦!婚禮上還邀請了一位特殊客人———8年前的主治醫生、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骨科曹貞國副主任醫師!
15歲男孩“惹上”罕見的骨腫瘤
回憶起8年前,曹貞國接診小陳時,已經發現其右前臂出現一個雞蛋大小的腫塊。當時小陳稱,他們輾轉多家醫院,醫生給出的診斷結論不一。恰好曹貞國在研究生時期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骨腫瘤,對此有豐富的理論和臨床經驗。
“尤文氏肉瘤”,是骨科里癌癥。不治療,孩子幾乎沒有生存下去的希望;治療,一般就是截肢,但是即使截肢,5年生存率也不高。
患者父母一聽到這個消息,如入深淵,感覺天塌了一般。不治療,沒有生存下去的希望;截肢,生存下去的希望也是那么低,一家人的心揪得難以用言語形容。
孩子是不幸的,但同時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曹貞國。
讓一個15歲的男孩失去胳膊,太殘忍了。曹貞國提出一個新的治療方案,新輔助化療+滅活異體骨移植+新輔助化療保肢的治療方案。
首先是術前化療,病情得到控制后,手術切除腫瘤部位并進行滅活異體骨移植,術后繼續進行化療。
小陳回憶:“我當時還小,只知道自己得了很嚴重的病,去了很多家醫院。每見到一個醫生就擔心我的未來。長大后才知道曹醫生當初的決定對我來講是多么重要。
曹醫生是我的主治醫生,是我的恩人。他不僅是位醫生,還是我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朋友,他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讓我重獲新生,這也是我結婚邀請曹醫生來參加婚禮的原因。”
骨腫瘤緣何“中意”青少年
骨腫瘤尤其是惡性骨腫瘤愛“招惹”兒童和青少年。
曹貞國表示:“主要是因為孩子處于骨骼的快速生長期,成骨細胞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響后,容易發生瘤變和惡變。統計顯示,在骨腫瘤早期,多數患者能摸到腫塊,大約一半患者會有‘夜間痛’,而到了晚期,基本所有患者都會有‘夜間痛’。”
曹貞國指出,時常有患兒家長誤將夜晚發作的腫瘤痛當成“生長痛”,出現在關節的腫塊當成“運動損傷”,貼藥膏“活血化瘀”,卻不知道此舉反而加速促進腫瘤生長。
如何判斷損傷引起的疼痛和腫瘤引起的疼痛呢?
曹貞國說,損傷引起的疼痛和腫瘤引起的疼痛有3點不同:前者受傷后以運動時疼痛為主,休息后逐漸緩解,引起的腫脹也會逐漸消退;腫瘤性疼痛則表現為越來越重,靜止休息時尤其是夜間痛更為明顯,腫脹、腫塊也會越來越嚴重。
如果孩子有這些情況,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到醫院就診,并進行照X光片/磁共振檢查。一旦發現異常,通過穿刺活檢,多數可以獲得明確診斷。
不明原因的骨痛要重視
目前惡性骨腫瘤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和放化療。曹貞國指出,化療可防止腫瘤擴散,手術則通過精準切除和個體化重建,能夠保住大多數患者的肢體,同時保留肢體功能。早診斷、早發現及規范的治療,對惡性腫瘤的療效至關重要。
早期骨癌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減少復發、轉移的可能,降低治療難度,避免孩子的肢體殘疾。然而,曹貞國指出,由于骨腫瘤表現復雜不典型、有些醫生對骨腫瘤的影像和病理認識不足、診療缺乏經驗,加上家長有種種認識誤區,尤其是輕信民間偏方、土方,導致很多患兒在就診時,病情已至中晚期,失去保肢機會,甚至最終失去生命。
骨腫瘤早期通過術前化療縮小原發病灶,盡可能消滅亞臨床病灶,然后將腫瘤整塊切除,保留肢體,切除后發生的組織缺損可用多種方法重建,術后鞏固化療以進一步消滅亞臨床病灶。通過規范治療,現在骨腫瘤的5年生存率已經顯著提高。一般而言,患骨腫瘤的概率是很小的,出現腿疼的原因還有生長痛、關節炎等,但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骨痛,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以盡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