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髖部骨折,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宋女士去年10月在家里忙碌時不慎摔倒,這一次摔傷后果嚴重。宋女士髖部疼痛持續加重,根本無法動彈,在醫院被診斷為右股骨頸骨折。股骨頸骨折屬于髖部骨折。
髖部骨折常被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有研究報告指出,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后,死亡率高達50%,而五年存活率只有20%。存活下來的老人也容易喪失活動能力。
美國骨科醫師學會發布的《老年髖部骨折臨床指南》推薦,傷后 48 小時內手術在死亡率、疼痛、并發癥、住院時長等方面均有更好的結果。
FNS,微創治療助康復
在徐礦集團總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李高玉通過治療股骨頸骨折微創新技術“股骨頸動力交叉釘系統”,為宋女士完成了治療。經過治療后,宋女士現已恢復了正常的行走。
對于這一結果,李高玉主任也很欣慰。據了解,這種治療股骨頸骨折的前沿技術“股骨頸動力交叉釘系統”,在我市乃至淮海經濟區尚屬創新。李高玉主任表示,自去年10月以來,包括宋女士在內,已經有超過20名患者接受了“股骨頸動力交叉釘系統”的治療,患者普遍反映恢復較好。
傳統手術 VS FNS
治療股骨頸骨折,目前骨科的傳統做法大致分為三類:一是采用空心釘固定,二是采用釘板固定,三是關節置換。
“股骨頸動力交叉釘系統,這是去年國內新出現的一項新技術。它是在傳統手術操作的基礎上,采用了一項新的理念,手術時通過一個新的角度,創新性的完成了股骨頸骨折的堅強固定。這項技術的亮點在于,既有效的實現了微創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效果,又規避了傳統手術方法的弊端”,李高玉主任介紹說。
其結合了空心螺釘微創和動力髖系統力學穩定的優勢,具有操作簡便,微創治療,力學穩定性,滑動加壓等優點,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復,大大降低股骨頸骨折不愈合的發生率。
通過股骨頸動力交叉釘系統技術,患者在接受治療以后,無論是骨折端的旋轉穩定性,還是角的支撐穩定性,都得到了有效保證,同時不用置換關節就可以解決股骨頸骨折的問題。
漸入佳“頸”FNS
李高玉主任介紹說,股骨頸骨折常見于中老年患者,其臨床治療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壞死兩個主要難題。
主流的內固定方式有兩種,一是動力髖系統,其力學穩定但是創傷大,手術時間長,操作復雜;二是空心螺釘,屬于微創治療,但由于力學穩定性不足,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和拄拐,康復時間很長。對于關節置換,雖然這是一項較為成熟的技術,但對年輕患者來說不是最佳適應癥,對于一些有基礎疾病,或者年老體弱的患者,可能無法接受該類手術。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以后翻身和坐起困難,無法正常行走,一旦長期臥床,不但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還容易產生各種并發癥,如呼吸系統感染,尤其是長期吸煙和伴有基礎性肺疾病的患者,其他還包括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褥瘡等”,李高玉主任說,這些都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有時還會危及生命。
李高玉主任表示,從業界對于這項新技術的熱情和臨床統計結果來看,這項治療股骨頸骨折的前沿技術,有望在更大范圍內推廣開來,惠及更多患者。
李高玉 主任醫師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徐州醫科大學二附院) 創傷骨科副主任,手足外科副主任
中國煤礦創傷學會華東分會委員,中國DTT-HTO保膝專家成員,徐州市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州市手外科學組委員,徐州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成員,中國電信118114號碼百事通特約專家。
擅長老年髖部骨折及四肢骨折微創治療,骨不連及骨髓炎治療,臂叢神經損傷的治療,四肢軟組織缺損的皮瓣修復,手足外科功能重建。
專家門診:周五下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