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ICU和手術室,是醫院最令人揪心的地方:責任大,風險高,急難險重,沒有時間節點……
而ICU,是患者與死神之間最后的一道守護關,與死神戰斗的最前沿!
不久前榮膺“江蘇省工人先鋒號”的礦總重癥醫學科團隊,匯集了全院最優秀的護士、最能拼的醫生。他們在ICU這個戰場上,夜以繼日,拼盡全力,只為搶回“鬼門關”前的病患......
今天,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徐州市我心中的健康使者都公示了,弄個場聚聚唄?”“啊?沒時間啊,病人等著呢。”
腳步匆匆,面容疲憊,郭毅記不清回絕多少次哥們的提議了......
“李世安,如果你要接診這個患者,我要求你每日至少兩次查房評估患者!”新晉主治醫師李世安每日被科主任韓大賀的嚴厲籠罩著,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韓大賀被質疑“沒人性”時,鏗鏘作答:“不是我沒人性,是我們面對的患者不允許有人性。重癥本身涉及面很廣,患者經不起一絲一毫的折騰,不嚴上加嚴,估計沒人能睡好覺!”
緊急會診 全力以赴
《阿甘正傳》里的經典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么味道。”
此刻可以換個應景的說辭:重癥的電話也像巧克力一樣,你永遠不知道接到的是什么......
來,走進ICU,感受這份忙碌和緊張......
重癥的護理天使們承擔著最繁重、最精細的護理活兒,往往細微的病情變化都會被她們第一時間發現。
張某因多發傷致雙下肢軟組織毀損,神經血管損傷,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首次手術后入ICU監護治療,第一夜的14個小時里,僅血制品每小時就靜脈滴入300ml。
無聲的記錄
每小時的生命體征監測記錄、意識狀態評估、化驗標本留取、搶救藥物的配制并準確應用等,整套周密的護理方案,確保了張某的成功救治。當夜值班護士戴飛飛感言:我們從不需要減肥,隨便一個夜班都是15000步以上。
“搶救車!”這三個字,就是戰斗指令,意味著患者已經在鬼門關前溜達了......
此刻,你會看到一名護士輔助醫生搶救,一名抽取搶救藥物,一名進行搶救臨時醫囑登記。4名醫護高效的通力協作,可以把驚心動魄演繹得有條不紊波瀾不驚。因為這一切,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了。
“9床患者轉到我們科室來的時候,還可以和我交流,在準備過床時,我發現他突然呼之不應。”往往緊急時刻的慌亂帶來的結果,都不是她們期待的。
云震發現患者意識喪失后,首先單手“C”位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張丹觸診大動脈搏動消失后開始胸外按壓,董超越叫來值班醫師后抽取常用搶救藥物。在值班醫師緊急氣管插管后,經15分鐘搶救患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6個多小時吧,患者就醒了,搶救比較及時,結果比較滿意。”床位護士云震習以為常的說。
搶救結束 碰頭切磋
“我們是雙人值班,那天我和郭毅主任一起值班,病房已經是滿床了。我嘀咕了一句,今天滿床可以休息一下了!當時他就開玩笑,作勢要打我:這話能說嗎?!ICU哪有滿床,只有加床!結果就是那天,我被殘酷的現實呼了個大嘴巴子:郭主任一直在急會診,我在病房把床加到了護士站旁邊。”
雖然事過境遷,但陳朝印象深刻,至今回憶還是一臉痛苦狀:“第一個是酮癥酸中毒的年輕人,已經MODS(多臟器功能衰竭)了,只有在我們科有希望救過來;第二個是感染性休克的,病情危急,只有我們科能救過來;第三個是心跳呼吸驟停的,只有我們接手才可能醒過來;第四個是低血容量休克并感染的,也只有我們上......第五個、第六個我已經不聽他說能不能救過來了,接了電話就直接告訴他:床已經加好了,就等病人過來......”
此時的你 真帥......
提到那天的會診,郭毅倒是哈哈一笑:“進ICU的,哪一個不是一只腳踏進了鬼門關?我也不想加床,但是實力不允許啊......”
結果是,那天護理的備班都叫來了,郭毅和陳朝在病房深靜脈穿刺、氣管插管、超聲探查,加上和家屬溝通,忙得“失去自我”。等到夜班醫生來的時候,4個人一起又干到夜里十點多鐘,熱火朝天的病房才冷卻下來......
精英團隊
“收治的每個患者,都面臨著搶救;每一次收治,都可能挽回一條性命!越忙越充實,累并快樂著。比如那天收治的幾個患者,結果都很好。我們團隊比較年輕,能拼更能救!”
聽他們像講故事一樣描述這一切時,不知怎的,眼眶發潮......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