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輾轉多家醫院病因未名
4月21日,一位32歲小伙帶著厚厚一沓CT片來到徐礦總醫院呼吸科門診,向接診醫生孟浩講述了就診的經歷:小伙20天前因咳嗽、胸痛于當地醫院就診,胸部CT在左肺下葉發現一個蛋黃大小的陰影,當地醫院考慮肺炎,并予以抗感染治療10余天后復查CT,陰影沒有明顯縮小,并且出現了胸痛的癥狀,而后他輾轉市區多家綜合醫院,得到的結論都是繼續抗炎后復查。最后患者慕名來到徐礦總醫院。
醫生孟浩詳細詢問病史,查閱了患者的胸部CT,發現患者縱膈內有一個很小的淋巴結,感覺其中有蹊蹺,于是向科室主任趙杰及副主任施萍匯報,二位專家仔細研究了患者CT后,認為患者肺部陰影并非感染這么簡單,建議患者住院,進行超聲氣管鏡淋巴結穿刺(EBUS-TBNA)檢查。
精準穿刺最終確診
由于患者縱膈淋巴結很小,最大直徑僅有1.2厘米,穿刺難度很大,對穿刺手法和精準度有著極高的要求,稍有偏差就會損傷周圍血管造成嚴重后果。
呼吸內鏡團隊在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后,很快為該患者進行了超聲支氣管鏡下淋巴結穿刺活檢術(EBUS-TBNA),在趙杰主任的指導下,施萍主任、孟浩醫師默契配合,精準的穿刺到這枚1.2厘米的縱膈淋巴結,經細胞學及病理學檢查,查見癌細胞。
至此,該患者診斷明確,得以順利進行下一階段治療。
呼吸內科介入呼吸病團隊憑借敏銳的洞察力以及精湛的技術,為患者節省了寶貴的時間,疾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
什么是“EBUS-TBNA”?
EBUS-TBNA就“超聲支氣管鏡下針吸活檢”。個名字比較復雜,但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幾部分來看。首先,"支氣管鏡"是經患者的口或鼻置入呼吸道,可用于做肺、支氣管等部位病變的觀察、活檢采樣和檢查。
與之相比,超聲支氣管鏡(EBUS)是一種在支氣管鏡前端安裝超聲探頭的設備,這就好比給傳統的支氣管鏡增添了一雙“透視眼",能定位支氣管外的病變如腫大的淋巴結,同時可幫助確認血管的位置,在這兩者的基礎上,再結合吸引活檢針,就可在實時超聲引導下行經支氣管針吸活檢(TBNA),避開血管,從而提高了整個操作的準確性與安全。
徐礦總醫院呼吸內鏡團隊由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趙杰領銜,成員有施萍、孟浩、馬雷等,以及內鏡專科護師李靜。自今年1月至今,呼吸內鏡團隊已成功完成EBUS-TBNA近60列,陽性率達99%,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診斷率。
隨著超聲支氣管鏡(EBUS)技術落戶徐礦總院,超聲支氣管鏡(EBUS-TBNA)引導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的成功開展,代表徐礦總醫院呼吸內鏡技術再上新的臺階,將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