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一名30歲的男子因為手腳疼痛,輾轉多家醫院求助,但始終無法找到病因。在徐礦集團總醫院風濕科,該男子被確診為銀屑病關節炎。
徐礦集團總醫院風濕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宋冬云說,銀屑病關節炎雖然并不多見,但在門診時不時就會遇到一個。結合楊先生的就診經歷,宋冬云主任提示說,對于不明原因的肢體疼痛,接診醫生應該以更寬闊的視野,接診時多了解一些信息,以作出正確的診斷。
輾轉多家醫院,一直當做關節疾病看待
該男子姓楊,30多歲。大約半年前開始,楊先生開始感覺到身體不適。
據楊先生描述,起初他只是感覺到髖部不舒適,后來就發展到劇烈的疼痛。他去了當地一家醫院以后,做了多項檢查,包括核磁共振檢查,但檢查結果顯示,髖部關節無異常。
看不到髖關節異常,但髖部又經常疼痛,這讓楊先生感覺到困惑。兩個月前,楊先生不僅髖部疼痛沒有任何改變,手指和腳趾也開始疼痛。
“有兩個手指頭經常疼,有一個腳指頭也疼。手指頭不僅疼,還逐漸腫了。我當時以為是痛風”,楊先生回憶說,他去醫院做了相關檢查,關節X線未見異常,血尿酸指數也在正常范圍之內,痛風沒有依據。
關節無異常,也不是痛風,但楊先生的手指、腳趾疼痛依然如故,而且手指頭越來越腫,腫脹的手指頭,楊先生形容說,“跟臘腸一樣”。
當地醫院的醫生最初認為楊先生的問題可能是關節疾病,但各項檢查結果又不支持這個結論。因為無法找到真正的病因,也就只能予以對癥治療,無法真正予以應對。
一個月前,在當地醫生的建議下,楊先生來到徐礦集團總醫院,找到了風濕科主任宋冬云。
一個小細節引起注意,最終弄明白了真正病因
在宋冬云主任的門診,她與楊先生就其病史以及過去的診療過程予以了詳細的溝通,并把楊先生帶來的檢查片進行了詳細的研判。
“在問診的過程中,我仔細翻閱了楊先生的病歷本,注意到了他此前曾經有過去皮膚科就診的經歷。經過詢問,楊先生說,他患有銀屑病多年,需要經常去皮膚科治療”,宋冬云說,在了解到這一信息之后,她對楊先生的病情有了一個基本的預判:楊先生的問題很大可能是銀屑病關節炎。
銀屑病關節炎,顧名思義是與銀屑病相關的一種炎性關節病。臨床特征是具有銀屑病的皮疹,同時伴有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疼痛,腫脹,壓痛,以及關節運動障礙。有的患者還可以出現骶髂關節炎以及脊柱炎,整個病程容易遷延,容易復發,到了晚期可以出現關節破壞,導致關節功能障礙。
在給楊先生做了骶髂CT檢查以后,結合楊先生的癥狀表現以及血沉、C-反應蛋白指標,宋冬云此前的預判得到了證實,楊先生被正式確診為銀屑病關節炎。
“這是一種臨床少見的自身免疫病。發病率在萬分之一到萬分之十,發生于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的銀屑病患者中。大多數患者先發生銀屑病,后發生關節損害,國外一項以社區為基礎的研究發現,在這類患者中,平均銀屑病皮損發生7年后出現關節損害;另外,該項研究發現15-20%的患者先發生關節損害,后出現銀屑病皮損”,宋冬云主任表示,對于銀屑病關節炎,目前的有效治療方式是生物制劑。
在徐礦集團總醫院風濕科,楊先生接受了系統治療,其關節疼痛癥狀很快緩解的同時,皮疹等也有效緩解。一周前,楊先生順利出院。
提示:要注意這種疾病與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疾病的區別
結合楊先生的就診經歷,宋冬云提示說,銀屑病性關節炎在發病過程中的一些表現,有些與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相類似,她在門診中也會遇到類似楊先生的就診經歷,往往在輾轉多家醫院、多個科室以后才確診的。
宋冬云提示說:“銀屑關節炎的患者,超過一半有遠端指間關節受累為主,也就是說在手指或腳趾上會有表現,比如疼痛,腫脹,尤其是臘腸樣腫脹。此外,超過四成的銀屑病性關節炎患者會有骶髂上的炎癥表現,但類風濕關節炎在骶髂上的表現極少。在關節上的體現,銀屑病關節炎既可以發生于大關節(如:膝關節、肘關節、踝關節等),也可以累積小關節(如:指、趾關節)和脊柱,即可以對稱發生,也可以不對稱。主要臨床癥狀是關節部位的疼痛和活動障礙,嚴重者可致關節功能喪失,造成殘疾。了解了這一點,有助于對此疾病準確區分。”
關于銀屑病關節炎的治療,宋冬云介紹說,作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對于該病的治療目前以生物制劑為主,必要的藥物治療可以收到較為理想的效果,一般預后良好,極少數患者會出現關節破壞。與此同時,患者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也需要保持規律生活,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預防皮膚感染,合理飲食,注意營養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