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礦總醫院頻道:眼下正是很多疾病高發時期,心梗也是其中之一。
那么,心梗發作前到底有哪些先兆?心梗的誘因有哪些?
徐礦總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刁軍就這個話題,為大家進行解讀。
心梗發作前有哪些征兆?
刁軍:首先,曾經有過冠心病的人在心梗發作前,心絞痛的頻率會有所增加,誘發心絞痛的活動量即誘發門檻降低,甚至在靜息或夜間出現心絞痛,這預示著斑塊不穩定,要趕快到醫院就診。如果處理不及時,隨時有可能因為斑塊破裂形成血栓而導致心梗發作。
其次,從來沒有冠心病的人對首次發作的心絞痛要特別注意。冠心病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是年齡:即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的退行性改變,如老年人出現精神性格改變也要及時檢查是否出現了心肌缺血、心梗和心衰等。
動脈粥樣硬化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明顯增加,有的人由于遺傳加之各種危險因素的作用可以很早就岀現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及狹窄,就是我們常說的 “30歲的人70歲的冠脈”。
大多數人心梗發生前都會出現活動后胸痛或者胸悶不適,但也有部分高齡老年人本來一切正常,突然某天打蔫兒了、不愿意出去、無精打采,這也很可能是老年人心梗發作的一個重要信號。具體來說,就是因為心臟的搏出功能受損,打出去的血不夠用,導致有氣無力。泵出的血不夠用還會導致腦供血不足,產生意識模糊、錯亂,性格改變,日夜顛倒等。這些都有可能是心梗發出的信號,一旦發生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中青年人如果出現一般活動或運動中胸骨后壓迫、壓榨、沉重感等不適癥狀,即使停下休息幾分鐘后能夠緩解,也要思忖有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即初發勞力型心絞痛),預示著斑塊不穩定,隨時有可能因斑塊破裂形成血栓或血管痙攣,最終導致心梗。
心梗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刁軍:第一,血脂異常。這是動脈粥樣斑塊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可以說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動脈粥樣斑塊,所以一定要控制血脂水平。一般40歲以上(有冠心病或高脂血癥家族史者則需從青少年起)需要定期(每年一次)查血脂。
第二,吸煙。有些人特別注意生活方式,沒有糖尿病和高血壓,但是吸煙比較猛,因而導致心梗發作的幾率大增。年輕人中因吸煙導致的急性心梗也很常見,如果有家族史同時存在血脂高的問題,吸煙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第三,長期血壓高。長期血壓高會讓動脈內皮功能受損,即使在膽固醇水平不高的情況下,血管內的壞膽固醇也能鉆到內膜下形成動脈粥樣斑塊。
第四,糖尿病。超過70%的糖尿病患者最后死于心血管疾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神經功能受損,有時對痛覺不敏感,一旦出現無痛性心肌缺血,就很容易導致心梗或心功能不全。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勤于檢測冠狀動脈,做一下運動平板,必要時再做冠脈螺旋CT或冠脈造影。
第五,基因遺傳。如果家中直系親屬里面有男性55歲之前、女性60歲之前已經明確診斷為冠心病的,那么就要多去關注自己的心血管了。
專家介紹
刁軍 心內科主任醫師
擅長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及重癥心血管病的搶救,已經獨立和參與完成冠心病介入檢查、治療、起搏器植入術等手術近4500余例。江蘇省心臟重癥委員會委員,中國心臟瓣膜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冠脈介入CTO俱樂部委員,淮海冠脈CTO俱樂部共同主席,中國胸痛中心培訓導師,江蘇省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導師,徐州市胸痛聯盟委員。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