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一種由于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引發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心臟病。其發病原因多樣,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遺傳因素等。夏季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對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更容易出現病情波動和加重。因此,在夏季注重中醫防治冠心病尤為重要。
中醫對冠心病的認識
冠心病的中醫病名為胸痹心痛。中醫理論認為,胸痹心痛的常見病因,多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波動、勞倦過度、年老體虛等因素有關。基本病機是心脈痹阻,包括寒邪、痰濕、氣滯、血瘀等標實證。但氣虛、陰虛、陽虛、氣陰兩虛等虛證,也可導致心脈不榮,心脈血行不暢。
中醫特色治療
在預防和治療冠心病方面,中醫注重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通過活血化瘀、溫通開竅、理氣化痰等手段,達到防治冠心病的目的。在夏季,針對冠心病患者的中醫治療方法豐富多樣,包括中藥湯劑調理、按摩推拿、中藥貼敷、中藥氧氣吸入、針刺、藥物罐、熱奄包等,這些治療手段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個體化治療。
徐州市中醫院心血管內科精心研制的自制制劑,如冠心湯,以及心脈通穴貼外敷、溫陽通脈散外敷、活血通脈茶等,都是基于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針對冠心病患者的不同癥狀和需求而設計的。這些制劑和療法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針刺
取穴:十四經,內關、膻中、心俞、厥陰俞、神門、郄門等穴;配合手法通經活絡,改善代謝。
●耳穴壓豆
將王不留行籽貼于小塊膠布中央,然后對準相應耳穴貼緊并稍加壓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脹或發熱。貼后每天可自行按壓數次。
取穴:冠心病所選主穴為心、腎上腺、小腸、皮質下;配穴為肺、交感、肝、內分泌、神門。
●懸空灸
取穴:內關、神門、膻中穴。
●中藥貼敷(心脈通穴貼)
取穴:膻中、雙內關、雙厥陰、雙心俞
●藥物罐
●中藥熱奄包
貼敷部位:心前區
溫陽通脈散(桂枝、降香、茜草、醋莪術、川芎、紅花、蓽茇、高良姜、醋延胡索)、助陽強心散(附子、肉桂、黃芪、益母草、小茴香、大黃、草豆蔻、檀香、澤蘭)。
●中藥氧氣吸入
●刮痧
●科研制劑——冠心湯
夏季食療藥膳
夏季特色食療方案在防治冠心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針對夏季氣候炎熱、人體易出汗的特點,冠心病患者應選擇清淡、易消化、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例如綠豆粥、冬瓜湯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排濕的功效;茯苓荷葉粥、五指毛桃土茯苓煲豬骨湯等則可健脾祛濕、養心安神。此外,患者應避免油膩、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同時,控制鹽、糖、脂肪的攝入量,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和全谷類食物,以降低高血壓、高血脂等冠心病風險因素。
預防措施與生活建議
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有養生理論的記載。《靈樞·本神篇》:“……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樂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唐代醫家孫思邈也強調:“飲食有節,將息適度”。葛洪《神仙傳》中的:“體欲常勞……勞勿過度……”等理論,都告誡人們,要想卻病延年,健康長壽,必須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注意飲食起居的調攝;保持健康的情緒;適度、持之以恒的鍛煉,這些養生理論對預防冠心病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保持良好的心態對于預防冠心病至關重要。患者應學會調整情緒,避免過度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的刺激。此外,適度運動也是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在夏季,可以選擇早晨或傍晚進行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輕度運動,以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
夏季是冠心病防治的關鍵時期。通過綜合運用中醫科普知識,保持良好的心態和適度的運動鍛煉等方式,可以為冠心病患者提供科學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同時,患者也應積極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定期進行體檢和咨詢專業醫生意見,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專家介紹
張 慶
心血管內科三病區主任
醫學博士 副主任中醫師
日本札幌心臟中心訪問學者
擅長中西結合診治: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高血壓等心臟疾病。主攻心臟介入診斷和治療,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療(支架、藥物球囊)方面有較為豐富的經驗,能夠熟練處理各類高危復雜冠脈病變(CTO,左主干分叉、嚴重鈣化病變)。
擅長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介入治療。善于運用中醫藥治療冠脈支架術后心絞痛、非梗阻性冠心病及微血管病變。
在SCI及省級以上專業雜志發表論文十余篇。
門診時間:周一胸痛中心,周三全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