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資訊:腰酸背痛腿抽筋——一聽到這句話,很多人都以為這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中年人不用擔心。
實際上,隨著我國骨質疏松的發病率持續增高,目前50歲以上人群中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為19.2%,且女性患病率遠高于男性。市中醫院專家指出,骨質疏松癥會導致骨折,提醒大家定期檢查骨密度,發現骨量減少應予以重視,及早接受中西醫干預治療。
腰酸背痛、身體乏力,只因骨頭變疏松了
人一上了年紀,就容易感到渾身不舒服,53歲的李女士(化名)對此深有體會。據她說,最近兩三年來,她經常出現潮熱、出汗、心煩等癥狀,影響了正常生活。在當地醫院,她被診斷為“更年期綜合征”,醫生安排她服用中藥予以調治,治療一段時間后,李女士的不適癥狀有所緩解,但隨著時間推移,不適感經常復發,這讓她很是無奈。
最近這幾個月,李女士舊疾未除,又添新病——腰酸背痛、下肢乏力。當聽說女性絕經后會出現骨質疏松的情況,李女士特意前往徐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骨質疏松專病門診就診。
經過雙能X線骨密度檢查,市中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丁凱發現,李女士確實存在骨密度偏低的情況,“她的T值已經小于-2.5,可以確診為圍絕經期骨質疏松。”
根據李女士的情況,丁凱為其制定了中西醫綜合治療方案,一方面補鈣、補充維生素D,補充雌激素和孕激素,另一方面,配合中藥治療,起到滋補肝腎、強筋壯骨、活血止痛的作用。治療一段時間后,李女士腰酸乏力的癥狀迅速改善,潮熱、出汗、心煩等癥狀也消失了。
骨質疏松危害不小,中老年女性最易中招
據介紹,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骨質疏松癥已經成為我國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病、糖尿病之后的又一大非傳染性流行病。丁凱指出,最新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目前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為19.2%,其中,女性患病人數約7000萬,男性約1200萬。
從數據上看,女性患病者遠高于男性,這是為啥呢?丁凱解釋說,骨質疏松的發生與年輕時期(20-40歲)達到的骨量峰值高低和老年時期骨量丟失的速度密切有關。“女性的骨量峰值比男性低,而且女性絕經時雌激素突然顯著下降,會導致骨量快速丟失,而男性進入老年時期,骨量丟失發生較晚且緩慢,所以女性較男性容易患骨質疏松癥。”
他表示,女性從絕經過渡期開始,每年平均骨量丟失率一般為1%-3%,有的可超過3%,持續5-10年,接著出現10-20年的骨量相對穩定期,骨量丟失較少,70歲以后隨著增齡又會出現骨量的加速丟失。因此,他們專門門診有相當一部分患者,都為中老年女性。
要說骨質疏松的危害,大家熟知一些的包括腰酸背痛、四肢疼痛,以及駝背,或者是身高逐漸變矮等。可丁凱強調說:“骨質疏松癥最大的危害是,非常容易出現骨質疏松性骨折。最嚴重的骨質疏松性骨折是股骨頸骨折,一旦老年患者發生股骨頸骨折導致臥床的話,在一年之內的死亡率可達20%。”
開設骨質疏松專病門診,科學解決骨代謝問題
盡管骨質疏松癥患病率持續增長,危害也不小,但實際生活中,大家對該病的重視程度卻很低。丁凱說,有統計數據顯示,骨質疏松癥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僅為11.7%,接受過骨密度檢測的比例僅為2.8%,在確診的骨質疏松癥患者中,真正接受過正規治療的不到25%。
“積極開展骨質疏松科普工作,為患者提供專業的骨質疏松治療是非常必要的。”丁凱稱,為了更好地防治骨質疏松癥,徐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于2017年4月起開設了骨質疏松專病門診。開診以來,已經接診了上千名患者。
他介紹,骨質疏松癥雖然病在骨骼,但根源在于骨的代謝出了問題,所以,骨質疏松從本質上說是個內分泌代謝問題。
“在臨床工作中,雖然老年性骨質疏松患者占了絕大多數,但引起骨質疏松癥的病因還是很多的。除了原發性骨質疏松,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性骨質疏松及絕經后骨質疏松之外,還有繼發性骨質疏松,以及其他代謝性骨病,因此,對于骨質疏松癥患者,治療前一定要進行病因的鑒別診斷。”
據了解,內分泌科骨質疏松專病門診依托于徐州市中醫院“三甲”醫院平臺,擁有美國Hologic雙能X線骨密度儀,可以開展骨代謝指標檢測及多種激素的檢測,為骨質疏松的鑒別診斷、病情評估、治療效果評價等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丁凱提示說,男性55歲、女性50歲之后可以到醫院做一次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如檢查提示“骨質減少”或“骨質疏松”就應該引起注意。
中西醫聯合干預,防治骨質疏松有優勢
據了解,就骨質疏松來說,不管是預防還是治療,任何單一的方法都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最好是采用中西醫結合干預療法。而徐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骨質疏松專病門診自成立之初,就注重發揮自身的中醫特色,堅持中西醫結合診療模式,目前已形成比較成熟的骨質疏松癥中醫辨證診療方案,在臨床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丁凱說,中醫上將骨質疏松歸于“骨痿”、“痹癥”、“腰痛”等范疇。根據中醫“腎主骨”、“脾主肌肉”、“不通則痛”等理論,他們以“調脾胃、補肝腎、暢氣血、強筋骨”為核心,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情況的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病因病機,使用中藥進行辨證治療。
同時,科室還積極發揮針灸、中藥外治、耳穴、足浴等其他中醫適宜技術的作用,可有效改善骨質疏松患者的癥狀。目前醫院研制了鎮痛1號,強腎壯骨膏等自制制劑,使用方便,療效確切。
此外,專病門診還在人群中大力推廣骨質疏松的預防。
丁凱說,預防方面,中醫傳統的飲食觀、運動觀、養生觀都有著合理的指導意義。傳統中醫認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飲食上強調合理搭配,五味調和,氣血旺盛。高危人群可以從飲食上保證多種營養物質包括鈣的攝入,避免骨質疏松發生。運動方面,傳統的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均動作舒緩,強調肌肉的靈活和協調,可有效預防跌倒。
專家介紹
丁凱,副主任中醫師,博士在讀,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青年委員,徐州市高血壓糖尿病一體化管理改革試點項目專家。目前擔任我院內分泌科骨質疏松專病組組長。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王旭教授。2007年在北京協和醫院進修一年。2013年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專科進修一年。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多篇,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對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糖尿病及其各種急慢性并發癥、甲狀腺疾病、痛風、代謝綜合癥、高脂血癥、更年期綜合征、痤瘡、黃褐斑等有豐富治療經驗。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