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據徐州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路亞介紹,面肌痙攣是陣發性半側面肌的不自主抽動,通常情況下,僅限于一側面部,因而又稱半面痙攣,偶可見于兩側。開始多起于眼輪匝肌,逐漸向面頰乃至整個半側面部發展,逆向發展的較少見。可因疲勞、緊張而加劇,尤以講話、微笑時明顯,嚴重時可呈痙攣狀態。多在中年起病,最小的年齡報道為兩歲。以往認為女性好發,近幾年統計表明,發病與性別無關。
面肌痙攣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原發型面肌痙攣,一種是面癱后遺癥產生的面肌痙攣。兩種類型可以從癥狀表現上區分出來。原發型的面肌痙攣,在靜止狀態下也可發生,痙攣數分鐘后緩解,不受控制;面癱后遺癥產生的面肌痙攣,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動作產生。
中醫觀點
中醫認為面肌痙攣是由于素體陰虧或體弱氣虛引起陰虛、血少、筋脈失養或風寒上擾于面部而致,病位在面部陽經與肝、脾、腎、膽、胃、臟腑相關;病性或虛或實。
西醫觀點
1、由于某種壓迫使面神經傳導發生病理性干擾所致,大部分病人是由于正常的血管交叉壓迫,如小腦后下動脈、小腦前下動脈、椎神經動脈壓迫,偶爾由于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或腦瘤等面神經根部的壓迫所致。
2、另一部分患者為特發性面神經癱瘓,恢復后出現繼發性的患側面肌痙攣。可能為面神經炎導致神經脫髓鞘的病理改變而未能恢復正常。仍存在部分的髓鞘脫失,使面神經的電傳導易受泛化所致,或面神經炎累及腦干內神經核團,形成類似癲癇病灶而產生面部肌肉的發作性抽動。
3、極少數患者為外傷腫瘤或外科手術后出現患側面肌痙攣。可能為面神經的恢復過程中與其他腦神經出現短路,當其他神經興奮時也出現一側面部肌肉抽動。
面肌痙攣有哪些臨床表現
面肌痙攣患者抽搐絕大多數限于一側,常先發生于眼瞼,類似眼皮跳,之后范圍逐步擴大,多在數月后依次波及到面部其他肌肉、口角、直至頸闊肌。發作前多無先兆,發作時表現為肌肉快速頻繁的抽動,每次發作數秒鐘至數分鐘,在間歇期一切如常人。面部的自主運動、咀嚼、瞬目或隨意的表情動作可誘發面肌抽搐發作,并可因情緒激動、緊張、勞累或閱讀時間過長等因素而加重,而休息或情緒穩定時癥狀減輕。
發作嚴重者可終日抽搐不停,甚至睡眠中也可抽搐。徐州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路亞說,有些患者可因眼瞼強制性收縮導致瞼裂變小,個別患者甚至面部肌肉也呈強直性收縮而致口角持續歪斜向病側。本病呈慢性病程,可遷延終生,對患者工作、精神和生活均產生很大影響。個別面肌抽搐患者可伴發三叉神經痛(約占面肌抽搐患者的0.8%)。此外,某些患者還可伴有患側耳鳴、眩暈、聽力下降等,雙側面肌痙攣同時發病者極少見。本病無遺傳性和傳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