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不會吞咽藥片、藥丸或膠囊劑,因而常用藥粉、藥水、糖漿劑等。若服用藥片可將其壓碎溶化,加糖調勻,然后將嬰兒抱起、取半臥位用小湯匙慢慢地將藥液自其口角灌入。對較大的患兒,要首先鼓勵他自動服藥,不得已時才予灌喂,但嚴防藥物嗆入氣管。對于重癥或有嘔吐者可用注射方法。進行臀部肌肉注射,應注意正確選擇及經常輪換注射部位,以免損傷孩子的坐骨神經。
對小兒的用藥劑量是否準確,是影響療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較多采用的公斤體重法,不但簡便易行,而且劑量比較準確。有些藥物要求劑量準確,如毒劇藥、麻醉藥等,或因小兒營養不良,以致體重同年齡不相符合時,都應按實際稱出的體重計算。對年長兒的劑量不能超過成人的用量,即以成人劑量為限。還應結合具體情況考慮,如患兒年齡相同,身體發育正常,但如病情不同,重者劑量可以大些,輕者可以小些;又如病種不同,劑量也有差異,如將磺胺嘧啶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患兒時劑量較小,而用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患兒時則劑量較大。
怎樣給孩子吃藥:
給孩子吃藥是一門學問,尤其是對不肯吃藥、年齡偏小的孩子則更能體現出來。下面介紹一些經驗和方法供參考。
(1)對不能吞服藥丸的嬰兒,應先將藥丸或藥片研成粉末,調糖水喂服。
(2)對普通藥粉,可粘在母親的乳頭上或奶瓶嘴上,然后給孩子吃奶,藥物可隨同乳汁一同服下,藥量大時,可重復分次進行,也可拌糖水喂服。
(3)對特別苦的藥,如黃連素等,應先在小勺里放點糖,將藥粉倒在糖上,再放點糖蓋上藥,并準備好糖水,灌入口內隨即服下。
(4)對油類藥物,如魚肝油滴劑、液體石蠟等,可滴于餅干或饅頭等食物上,或滴在一勺粥內一起吃下。嬰幼兒則用滴管直接滴于口中,再喂糖水沖口。
孩子吃藥,宜多喝水,以利于藥物盡快到達胃腸,及早吸收。喂藥也要按時、按量,服用時核查藥名,以防誤服。
通常是2-4歲的小孩吃藥較困難,有些家長不耐心,也不講究方法,采取高壓政策,連哄帶嚇,不行則打罵。孩子本來就有病,這樣容易造成精神恐懼。有的在孩子哭鬧中或捏鼻子灌藥,易把藥和水嗆入氣管,輕者嗆咳、嘔吐,重者氣道被堵造成窒息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