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如工作繁忙、經濟拮據和家庭糾紛都會讓人產生悲傷、焦慮和抑郁的情緒。但你可曾想到:細菌和寄生蟲也會改變人的性格,引發人的喜怒哀樂。英國《每日郵報》2月8日載文指出,因為細菌會影響大腦中化學物質的平衡,從而導致人們行為的改變。
1.讓人活潑的寄生蟲。弓形蟲是貓糞便中的一種寄生蟲,大多數情況下對人體無害。它會使多巴胺和谷氨酸酯分泌水平增加,從而引起人們情緒和社會交往功能的改變。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科學家發現:男性和女性會對弓形蟲感染產生不同的反應。男性被這種寄生蟲感染后,智商會降低,注意力集中時間縮短,敢于打破常規和冒險。女性被感染后,性格更加開朗、友好,在性生活方面會稍顯放縱。
2.讓人聰明的細菌。研究者發現母牛分枝桿菌在破壞前列腺癌細胞的同時,還能讓病人感到高興和快樂,其中的機理在于這種細菌能刺激大腦,產生讓人感到愉悅的血清素。另有研究顯示:它能提高學習能力。被喂食了含有母牛分枝桿菌的老鼠通過迷宮的速度,要比不吃這種細菌的老鼠快兩倍。母牛分枝桿菌存在于土壤中,很容易被人體吸入呼吸器官和沾到手上。因此,兒童應多與自然界接觸,適當接觸這種細菌。
3.讓人傷心的細菌。微生物學家讓一小群人接觸了少量的大腸桿菌之后,完成了一份調查問卷。分析結果顯示:這些人不希望承擔風險,而且產生了厭倦與人交往的情緒。通過腦掃描后發現,他們大腦中喜愛冒險的部位活動發生了明顯改變,進而產生厭倦和傷心情緒
閱讀下一篇
我國乳腺癌不是不治療之癥 早期治愈率可高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