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 中醫藥珍善本古籍多媒體數據庫日前正式開通。這個網絡版的中醫古籍電子圖書系統使1100種中醫藥珍籍秘典得到整理和搶救。
據介紹,中醫藥古籍是中醫藥學偉大寶庫的物質載體,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與疾病進行斗爭的科學記錄,至今仍對中西醫學工作具有啟迪作用。為避免這些彌足珍貴的醫學寶藏損毀亡佚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科技部于2001年立項,展開“1100種中醫藥珍籍秘典的整理搶救”項目。該項目由中國中醫研究院承擔,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中藥研究所和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學院、浙江中醫學院等單位的20余位專家參加了研究工作。
據《光明日報》報道,此次整理搶救工程的目標鎖定為包括16種宋版、50種元版、389種明版,1045種清版在內的1200種極具學術價值的珍貴典籍,同時收錄了146種在國內已經失傳的中醫古籍精品。
在此基礎上完成的中醫藥珍善本古籍多媒體數據庫,對320種中醫珍善本古籍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對部分破損嚴重的善本古籍進行了修復,初步建成網絡版的中醫古籍電子圖書系統。由于采用了國際通用大字符集和可擴展標識語言(XML),通過對古籍中病、證、方、藥進行詳細準確標注,既滿足了中醫古籍用字的復雜需求,又完全實現圖文關聯模式,在檢索方便的同時保持閱讀古籍的真實感,為這些中醫藥典籍的廣泛傳播,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學術價值奠定了基礎。
這一項目日前已經通過科技部委托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的專家組的驗收。
據介紹,中醫藥古籍是中醫藥學偉大寶庫的物質載體,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與疾病進行斗爭的科學記錄,至今仍對中西醫學工作具有啟迪作用。為避免這些彌足珍貴的醫學寶藏損毀亡佚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科技部于2001年立項,展開“1100種中醫藥珍籍秘典的整理搶救”項目。該項目由中國中醫研究院承擔,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中藥研究所和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學院、浙江中醫學院等單位的20余位專家參加了研究工作。
據《光明日報》報道,此次整理搶救工程的目標鎖定為包括16種宋版、50種元版、389種明版,1045種清版在內的1200種極具學術價值的珍貴典籍,同時收錄了146種在國內已經失傳的中醫古籍精品。
在此基礎上完成的中醫藥珍善本古籍多媒體數據庫,對320種中醫珍善本古籍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對部分破損嚴重的善本古籍進行了修復,初步建成網絡版的中醫古籍電子圖書系統。由于采用了國際通用大字符集和可擴展標識語言(XML),通過對古籍中病、證、方、藥進行詳細準確標注,既滿足了中醫古籍用字的復雜需求,又完全實現圖文關聯模式,在檢索方便的同時保持閱讀古籍的真實感,為這些中醫藥典籍的廣泛傳播,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學術價值奠定了基礎。
這一項目日前已經通過科技部委托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的專家組的驗收。
閱讀下一篇
烏魯木齊9日將新開10個艾滋免費檢測門診